权力下放激发乡镇发展活力
□记者 吴骞
1988年,乡镇权力下放。在整个放权过程中,由于坚持“积极、慎重、求实、稳妥”的基本方针和“宜放则放、宜统则统”的原则,遵循“抓好试点,成熟一批放一批”的方法步骤,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了预期目的,为深化农村第二步改革创造了经验。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财政档案?□记者吴骞摄
政策发布
乡镇权力下放,一是向乡镇下放机构和权力。市直部门原设在乡镇的26个分支机构,向乡镇政府下放20个,同时下放干部职工1.3万多人。二是健全乡镇政府管理组织。乡镇政府组建了“五委一办一站”,即经委、农委、商委、文委、社会保障委、政府办公室和统计站,实行对下放单位的协调指挥,较好地解决了乡镇政府、市直部门、市直派出机构三者之间“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问题。三是建立乡镇财政所。全市28个乡镇(办事处)都建立了财政所,给了乡镇更多的经济自主权。
敢为人知
乡镇权力下放,是上世纪80年代莱芜的“经验做法”。
1988年6月3-6日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在莱芜召开现场会议,推广莱芜市下放权力、健全强化乡镇政府职能的经验。国家民政部副部长邹恩同,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姜春云,省委常委、秘书长高昌礼,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建春,省政府特邀顾问朱奇民、马连礼及省直32个部委厅局、各地市和部分县市区的负责人及新闻单位共160余人出席会议。
吴兆禄出生于1966年10月,1985年参加工作,在镇上干临时工。1986年撤处并乡成立辛庄镇,吴兆禄考上财政专职聘任干部,在财政所一干就是12年。可以说,吴兆禄是乡镇权力下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1988年以前我们的工资全部由上级拨付,乡镇权力下放以后,差额部分就由镇上负担一部分。”1988年镇上有了更大的财政自主权,经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经费内,一部分是经费外镇域资金,来源大部分是由镇上的企业向镇上上缴利益。这种变化让镇上有了更大的积极性,逼着乡镇想尽办法促进发展。
“当时的辛庄镇算是走在前列的,镇上有厂矿企业。我们镇努力培植财源,税收进入乡镇级国库,保障工资支出。这些改革措施力度较大,可以说一直到现在都在发挥积极作用。”吴兆禄告诉记者。
一年一个新变化。1988年以后,镇上的税收增长较快,日子越来越好过。
硕果累累
当时的辛庄镇抓住了乡镇权力下放的大好时机。辛庄煤矿、建筑公司都成为税收的重要来源。在当时的条件下,辛庄镇是差额预算单位,财政权力下放以后,辛庄镇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大力发展税源经济,努力培植财源,壮实镇域经济。
不光是辛庄镇,全市28个乡镇(办事处)都建立了财政所,给了乡镇更多的经济自主权。除了财政权力下放,原设在乡镇的26个分支机构,向乡镇政府下放20个,同时下放干部职工1.3万多人,这极大地激发了各乡镇的积极性。
刘思学1984年参加工作,在当时的赵家泉管区。1987年到了民政部门工作,这一干就是近20年。
“1988年乡镇权力下放的时候我在当时的民政办公室工作,当时各乡镇政府组建了‘五委一办一站’,即经委、农委、商委、文委、社会保障委、政府办公室和统计站。”刘思学说。社会保障所的职能整合了原先的民政办公室、劳保所等职能。
“当时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个变化是原先由上级发放的老复员军人、烈属等的抚恤金改由镇上发放。”企业招工、收取养老保险金等工作也由镇上来负责。“五委一办一站”的组建,实际是实行对下放单位的协调指挥,较好地解决乡镇政府、市直部门、市直派出机构三者之间“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问题。
▲吴兆禄向记者展示当年的经费收支明细。 □记者 吴骞 摄
展望未来
乡镇各项工作稳步健康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农村走向现代文明的必然,也是我们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
时间从来不会停下脚步。因辛庄辖区内存在水源保护地的缘故,很多企业不能在镇上落户。但是这没有阻挡辛庄镇发展的步伐。现在该镇依托各个生态农业基地,规划建设7个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带动群众致富。规划建设了观光采摘农业旅游线路,大力发展红色游、生态游、乡村游、亲子游,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集中打造集住宿、餐饮、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农家乐和旅游合作社,引导农村居民吃旅游饭、打旅游牌、走旅游路。
“镇上经济社会文化不停发展,身为辛庄镇的百姓和工作人员都由衷感到自豪。”吴兆禄对辛庄的发展充满信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高明通讯员白艳丽王新苗)10月18日,受家委会邀请,莱芜日报约读书房的阅读老师走进第二实验小学璞玉中队,通过“一...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