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秧歌体态动律的审美变迁
□莱芜市科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周欣
东北秧歌舞蹈有其特定的风格,失去了这种风格就不再是秧歌舞蹈。可是一味陈旧又会失去观众,所以编导就要在不改变其主体风格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让观众耳目一新。如对所使用的基本动作进行向度、力度、幅度上的调整,使动作发展的内在逻辑呈现出多种可能性,打破传统秧歌舞蹈动作,从而使观众在观赏时感到变化莫测的新奇。
一、东北秧歌体态动律的变化
现在的秧歌风格有所改变,以前的彩带高跷变成地蹦扇子舞,单扇,双扇,手帕和扇子配合秧歌舞等。古、新秧歌混为一体,动作幅度的加大,是秧歌舞蹈现代意识的又一个鲜明表现。加大动作幅度的原因是为了增强秧歌舞蹈的表现力,使其更能适应现代舞蹈者的内心体验和意境追求。原始秧歌舞蹈素材可以是创作的基础,它只是为创作者主观世界的表达而服务。当舞蹈创作向人回归的同时,必然引起秧歌舞蹈动作的某种程度的变形。它似不像原来的样子,失去了所谓“原汁原味”。但它更具有艺术性,也更具有现代审美意识。
比如《红扇》这一作品,道具以一把红扇为主,要求演员在能保持稳定性的同时,尽可能将动作做到最大幅度,表现出现代人对自由的追求。秧歌舞蹈动作幅度加大的做法,在中国民间舞蹈中是没有的,是从西方现代舞中借鉴的,西方现代舞与中国传统舞蹈的相融,无疑是秧歌舞蹈现代审美意识的一个突破和具体表现。
二、东北秧歌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在文艺形式日益多样化、多元化的今天,秧歌还能广受人们的喜爱,除了其自身的艺术价值之外,还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积极的社会功能。
1.健身怡情。随着欢快奔放的秧歌舞曲,舞者按着事先确定的队形和各自扮演的角色,一曲下来就热汗淋淋,浑身通泰。强身健体之余,还可获得精神上的充实和享受。在这个群体中不乏年老体弱者,甚至残疾者,但只要进入演出状态,顿时喜洋洋、美滋滋、浑然忘我。
2.传承文明。这些大多由基层群众组成的秧歌队长年坚持伴晚霞、迎夜幕,不仅为都市文化生活描绘了一幅幅亮丽的风景画,还传承了关东特有的民族风情。
3.构建和谐。在铿锵的锣鼓声中,高亢的唢呐腔里,洋溢着浓郁的昂扬向上、知足常乐的积极生活情调。我们应不断拓展思路,在原有舞蹈形态的基础上,经过改编和打磨,使秧歌舞蹈这颗明珠更加光彩夺目,使得舞蹈创作者开始追求“一种能够感动人的情感形式”作品开始诸如创编者的个人感受、体验、以表达编创者本人的思想,塑造“个人”的独立性。
新闻推荐
晨刊讯(记者孙菲菲)近日,莱芜市气温终于复苏,午后的最高温度都在20℃左右。但据市气象台15日16时发布的天气预报,今天下午到...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