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投入 加强管护寄母山林场改革出勃勃生机

莱芜日报 2018-10-09 01:00 大字

本报讯(记者 万京华 通讯员 亓军忠)10月5日,沿着蜿蜒曲折但崭新平坦的营林路,记者来到寄母山林场桃峪分区,登上改造一新的庙子瞭望哨,大半个林场收入眼底,一个个山头郁郁葱葱,让人心旷神怡。“林场改革后,我们相继投入1000万元,用于抚育、造林、森保等,并硬化了10公里防火道路,新建了2个瞭望哨,改造了4个,所有瞭望哨都通了水电……”说起林场这几年的变化,寄母山林场场长赵兴华如数家珍。

寄母山林场始建于1958年,经营面积4.85万亩,其中公益林4.81万亩,森林蓄积量9.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90%,1998年被划为生态公益型林场。但是作为国有林场,寄母山林场原来却是差额事业单位,经费不足,职工工资低,人心不稳,工作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

2016年5月开始,钢城区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国有林场改革有关精神和安排部署,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坚持“生态导向、保护优先,改善民生,保持稳定”的改革基本原则,科学谋划,周密安排,完成了国有寄母山林场的改革任务,将寄母山林场作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纳入区财政全额拨款,区财政局统筹解决了国有林场改革成本问题,安排了专项改革补助资金,将人员工资经费和办公经费统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这有效解决了国有林场发展的瓶颈制约,实现了林场发展的历史性突破。

改革使林场生态功能更加完善。通过改革,林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区政府投资项目三年计划,并在造林、抚育、护林以及其它生产项目上成功引入市场机制,逐步建立了以购买服务为主的公益林管护机制。近两年来,林场通过申报实施森林资源抚育工程、国家储备林建设等项目工程,投资300余万元,完成了森林资源抚育3.5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5000亩、造林2000亩,林种配置更加优化。投资260万元,购置了灭火机、防火运兵车等防火物资,落实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制度,建立完善了虫情预报预测体系,林场的防火、防虫、防林地流失等工作水平有效提高。改革以来,林场未发生一般以上森林火灾、未发生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爆发、未发生林地流失事件。

改革使林场管理体制更加灵活。对编制内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考,去年,林场公开招考了3名大学生,这是近30年首次,今年计划再招考3名大学生。护林人员、专业消防队员由政府面向社会聘用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解决。目前,防火专业队伍由原来的20个扩大到30个,护林员达到40个。通过定性定编、完善管护机制,基本形成了功能定位明确、人员精简高效、森林管护购买服务、资源监管分组实施的林场管理新局面。

改革使林场发展活力显著提升。钢城区政府将林场道路按其属性纳入相关公路网规划和建设,同步实施“电网升级改造、饮水安全、引水上山和通信基础建设”四大工程,改善了林场的水、电、暖、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状况,职工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进一步激发了工作热情。去年,林场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国有林场职业技能竞赛,获得了团体风尚奖和个人三等奖,赵兴华获得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三秋时节机关干部调研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三秋时节,市农业局和市财政局的工作人员,深入一线,对莱芜市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为规划莱芜市农业产业结...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