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好了,闲情逸致多了,刘志国自家小院逐步升级 从菜园到竹园,小庭院见证变迁

大众日报 2018-10-07 05:30 大字

□晁明春报道高淑贞向记者介绍三涧溪村的发展规划。□于向阳赵冰报道刘志国在自家院子里的竹林下喝茶读报。更多假期精彩内容,请见新锐大众客户端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座城市的变化,往往折射着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步履铿锵的历史进程。本报记者奔赴城乡、走进家庭,记录时间的故事,见证祖国和个人梦想融合成真的时代步伐。

□本报记者于向阳本报通讯员赵冰

刘志国是莱芜市雪野旅游区富家庄小学的一名老教师,家住雪野镇胡家庄村。10月2日下午,记者来到刘老师家,一进门,见到他正在院子里的竹林下喝茶读报,门前一条小溪穿村而过,俨然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面。

雪野旅游区海拔较高,种竹子有一定难度。一般农村院子里,大多种的是蔬菜,刘志国家却种上了没有多少用处的竹子,让记者有些不解。

坐下来和刘老师聊起家事,才知道这里面还真有故事。

之前,这里也是一片菜园。“年轻时最喜欢读《红楼梦》,总想着自己也有个小花园。但以前穷,为了吃饱肚子,恨不得把天井里种满了菜,哪有情绪来弄花侍草。”刘志国发出一阵感叹。

刘志国最早的房子在村北的山顶上。“我们这里盖房子有一种说法,‘东南门,西南圈,进了大门就吃饭’,就是说大门要开在东南角,牛羊猪等家畜在西南角,东屋一般是厨房。”房子建起来后,院子彻底利用起来,西南角养着鸡和羊,其他地方则种满了菜。

“种的大部分是产量高、好储存的蔬菜,像白菜、萝卜之类的。都是因为穷啊,能多收点就多收点。”刘志国说。

1986年,国家允许中小学教师晋级职称。两年后,刘志国成为中学二级教师,工资涨到了100元左右。家里条件改善了些,种的菜花样多了起来,黄瓜、茄子、小白菜、花菜等蔬菜出现在了院子里。

同样是1986年,国家颁布了《义务教育法》。为了劝导那些辍学的学生返回校园,刘志国经常从自家院子里割点菜,去学生家里做工作。

“拿着东西去做工作,家长更重视,自己家的菜割了还能种,也没啥损失。”刘志国说。从这年起,不少学生尝到了刘老师院子里的菜。

时间到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启动民办教师转公办教师。“这绝对是一件大好事。我虽然不是民办教师,但也是这个政策的受益者。”刘志国说。

当时刘志国所在的鹿野中学,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师是民办教师,工资水平是公办教师的三分之一。“当时我当副校长,为了给老师们改善条件,我经常带着家里的菜到学校,做给老师们吃。”

民办教师转公办后,刘志国也就不再这样做了,“大家条件好了,用不着了”。

刘志国家里的地,最早的时候主要种玉米红薯,再种一点姜。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市场经济意识的增强,当地开始扩大姜的种植面积。也就从这个时候起,刘志国家的日子真正逐渐好了起来。

“一亩姜,多的时候能赚1万多元,那时候我的工资才几百元,没有想到自己也成了万元户。有两件事我记得很清楚,一是买了一辆小轿车,二是在学校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农村的父母给城里下岗职工的孩子送钱的小品。”刘志国说。

也就是这个时候,刘志国建起了现在这个院子。原来种满蔬菜的院子全部硬化了,只留出一块地种了一棵梨树。盆栽的挂花、月季、迎春花等花卉出现在了院子里。但是在西南角上养羊、养猪、养鸡的习惯还是保留了下来。

2010年左右,刘志国嫌羊总是吃他的花,就把羊和鸡全部卖了,从此院子再也没有了家畜家禽。头几年移植过来的小竹子越来越旺,逐渐形成了一片竹林。

“有诗曰‘不可居无竹\’,日子好了,闲情逸致少不得!”刘老师笑着说,“2009年我被聘为高级教师,工资又涨了不少,再也不用自己下力种菜了。明年好好收拾收拾这片竹林,再移植些其他花卉,年轻时的‘花园梦\’就真的实现了。”刘志国笑着说。

新闻推荐

莲河学校有了名师工作室“钱占慧名师工作室”正式启动运行

本报讯(记者高明通讯员栾庆峰)为营造名师成长的良好环境,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9月28日上午,莱城区莲河学校小学语...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