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仅留痕 精神却流传

鲁中晨刊 2018-09-30 01:02 大字

展雄寨下的六个村,不过,人们却习惯说有个南五庄。为什么六个村叫成南五庄了呢?这中间有个说法。

据称,清朝道光年间盗匪群起,最西边的曹省庄为了自保,围村修筑了独围子,留有东、西两个门,以挡盗匪侵扰。东边五庄百姓一看,不修围子墙不行,经过五村的先生商议决定修围子墙。这五个庄的老百姓同心同德,仅在短短的两三个月内就把这道南起落山子,纵跨杏山子,撇出曹省庄,直达将山,然后把将山、旗山连起来,又把南边也修上围子墙,向东与祥沟、范庄连起来形成大围子墙。这样南五庄就成了安全地带。曹省庄搞独立,东五村进行联合,一时形成对立,矛盾加深。东五村的百姓若赶集回来晚了,不开城门,需转路回家。如唱节戏、办起会等公益事宜也不约曹省庄,因此形成了南五庄的概念。

咸丰末年,曹省庄失了大火,半夜火光冲天。刘省庄和亓省庄的村民眼见此景,不计前嫌,提着瓦罐从龙王庙前的泉中汲水去救火。瓦罐打了不计其数,终于把大火扑灭。过后看到路上、泉边瓦砾成堆。此举感动了曹省庄人。自那以后,东边五村的人赶集或外出回来再晚,曹省庄的人也给开门了。这一善举被县令知道了,进行表彰并载入莱芜县志。

■记者 刘华 李玉亮

村中老人介绍村庄历史 □记者 刘华 摄

细雨霏霏的一大早,记者一行继续沿鲁长城前行。顺着城墙斑驳沧桑、时有时无的痕迹,翻过杏山子,即进入了鲁长城刘省庄段。

刘省庄南邻北白塔村,背靠将山大顶坡,东至亓省庄,西邻曹省庄、徐冶。放眼四周,群山环绕,尽在眼前。

迎着秋风秋雨,我们不时搜寻,希望能发现和展雄寨一样的关口和寨墙,但是很遗憾,原先的城墙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是一块块“猪脸子”地,在原先的旧址上,除了一些杂乱的石板和几成粉状的石屑,没有发现其它东西。

在刘省庄村支书谭业双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村西一个鲁长城遗址较为明显的地方。这里有一片石光梁,地面上裸露的石头,高的有一人高,矮的也有半人高,像一头头卧倒的牛。“原来这里有一段保存完好的城墙。从南边的杏山子延伸过来的,这些大石头宽厚、平整,长城就垒在上面,是长城的天然地基。”谭业双指着石光梁说。“五十年前,也就是我七八岁的时候,这里的城墙还很完整。墙体沿着山势而建,最高的地方有6米,宽在2米左右。隔几米远就有一个垛口、枪眼。另外,还有3个四方四角的烽火台。小时一放学,我就和小伙伴到这里玩耍。长城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欢乐。”谭业双说。

今年67岁的前支书刘宝仓说到长城的现状也深感惋惜。“长城的石头一块块棱角分明,四四方方,垒得很是工整。烽火台更是严丝合缝,非常牢固。长城下面每隔几米还有上城墙的‘台阶\’,大约十几个,也很板正。”刘宝仓说,“不过,前些年,修路、盖房子都给扒没了。真是太可惜了。”

长城是记忆,是念想,是界线。现在长城已不在,可是在人们心中却已形成了无形的不能表达的、若有若无的“界”。“听老人们说,我们村就在齐鲁边界上。我们西边是曹省庄,咫尺之遥却是两个国家。我们村是鲁国,他们是齐国。现在,村民开玩笑时还在说‘咱不一个国,俺是鲁国、恁是齐国\’。”刘宝仓说。

在刘省庄长城已难寻,但时间的积淀却给村民留下了一个“规矩”,“长城在过去是国界,也是村界。虽然墙没了,但两村仍遵守着当初的‘约定\’。你看这边是俺村的花椒地,那边是曹省庄的花椒地。我们从未越过界,都自觉闪出如城墙厚度般的距离。可是,这不会影响我们两村的关系,村民之间都十分和睦。在农忙时,地邻们有说有笑,抽袋烟、喝壶茶,都很常见。”谭业双说。

沿着他们手指的方向,听着他们的介绍,历史仿佛正穿越时空,缓缓走来,千百年的风风雨雨,在耳边响起;千百年的战马嘶鸣、刀光剑影,也在眼前浮现……不过,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现在空留遗憾。

在言语之间,以刘宝仓、谭业双为代表的村民表达出对鲁长城的眷恋。“鲁长城是宝贵的财富,在我们心中的地位非常高。它是不屈的象征,是精神的图腾,是智慧的显现。我们村会将这些宝贵的东西代代传承发扬下去,让鲁长城永驻心间。”谭业双说。

更多内容扫描二维码

新闻推荐

引进新品种增产又增收

9月27日,在钢城区汶源街道长胜村甜山楂采摘园,村民正在帮游客采摘甜山楂。提到山楂,大家都会觉得山楂酸,但是在长胜村,却有一...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