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里辛街道簸箩村住在高坡上的40多户村民终于吃上了自来水 一担水的承诺
□本报记者 郝磊
核心阅读 为了让住在高坡上的村民吃上自来水,钢城区里辛街道水利站站长卢红典自己设计自来水规划图,能有这一绝活,他“修炼”了14年。
9月2日下午,在钢城区里辛街道簸箩村,今年83岁的村民李曰笃打开自家的水龙头接满水壶,烧开后泡上一杯热茶,坐在自家的院子里和老伴贺艾英悠闲地享受着午后的时光。
喝上一壶热茶,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而对于李曰笃老两口来说,在今年5月份之前,吃水还是一件特别费劲的“力气”活。
簸箩村是一个小山村,村里的地势北高南低,2003年村里在修建高位水池铺设自来水管道线路时,因设计和规划不合理导致地势高的位置水压达不到,住在高处的村民吃水成了大困难。
簸箩村村民一共170多户,像李曰笃老两口一样住在村里高处的有40多户,因为自来水管道线路已经修建完成,想要重新修建就需要大量资金,这在当时的簸箩村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很难办到。于是,这40多户村民的吃水问题便成了村“两委”的一块心病。
用扁担挑上两小桶水,对于77岁的贺艾英来说还能勉强硬撑,李曰笃就只能拎着烧水壶去借水,“借上一次水,俺们老两口都是省着用,不仅仅是因为体力跟不上,长期去邻居家借水,俺们心里也过意不去。”李曰笃说。
今年3月份,负责水利管理的里辛街道水利站站长卢红典,到簸箩村查看美丽乡村建设时,李曰笃老两口借水的这一幕正好被他碰见,两位老人一人用肩挑水,一人用壶拎水相互搀扶着行走的场景让卢红典心里不是滋味。
在走访村里了解到因自来水规划布局导致群众吃水困难后,卢红典主动来到了李曰笃老人家里。“大爷,我一定想办法解决你们吃水的问题,也是为了你们不再用扁担到处去借水。”卢红典作出了这样一个承诺。
让村民24小时都能有水吃,就必须重新规划高位水池自来水管道线路,村里的地势高低起伏,村民居住地散落,想要科学地规划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卢红典三天两头跑村子,他从高位水池量尺寸,线路怎么走节省资金和管道,在他自己画的线路布局图里十分清晰。
今年5月份,经过多方筹集资金后,根据卢红典画的线路规划图,簸箩村高位水池自来水管道线路正式开工改造,不到一个月时间工程便结束,许多参与修建管道的工人都对这份线路图的科学布局表示钦佩,可他们并不知道,能有这份绝活,卢红典“修炼”了14年。
2004年卢红典从计生办调水利站,俗话说的“四十不学艺”,36岁的他对水利工作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不会水准仪测量、不会看图纸。
爱钻研的卢红典为了能看懂图纸,找到了一本钢城区莱韩路冯家庄中桥设计图纸,一边阅读设计资料,一边一页一页地比着画图,从桥墩、墩帽、桥板到栏杆,特别是桥板配筋,画了一遍又一遍。“以前不干水利的时候,大桥整天见,没想到桥梁还有这么多项目,画完图纸再到现场去对照,冯家庄中桥我去看了不下6次,此外还看了郑王庄、里辛几座中桥,通过逐一对照,对图纸逐渐有所领悟。”卢红典说。
2008年卢红典绘图施工了钢城区黄崖水库中桥,该桥已经过十年的考验,完全达到当时的设计标准。后来通过自学以及在山东水利技术学院的培训,卢红典对小型水利工程完全能够自行施工,预算、结算。
2006年卢红典负责修筑了韩家岭水库、大庙村西南塘坝两座土坝,这两座土坝的设计施工图也是他独立完成。在大庙村南塘坝施工的初期清基阶段,当时村级班子非常薄弱,清基用的抽水机都借不到。卢红典凌晨4点就把自己的手扶拖拉机开到工地抽水,直到现在每当卢红典到大庙的时候,很多村民还是热情地跟他打招呼,就像当年一样。
不久前,和簸箩村一样,因自来水管道线路规划设计不合理的石头湾村,在卢红典重新规划施工后,村民吃水问题也已经彻底解决,“为群众干实事,他们一定会记得我们,感谢我们,我很满足,也很幸福。”卢红典说。
新闻推荐
□记者于向阳通讯员张茜刘大伟报道本报莱芜讯9月11日,莱芜市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省级环境保...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