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棒子恣了农民
当前正是夏玉米收获的季节,农民看着金灿灿的玉米,心情格外好。近日,记者来到田间,一起与农民分享喜悦。
又是一个丰收年
在第一个丰收节即将到来之际,莱芜市田间地头呈现出一幅丰收景象,玉米、花生、小米等,被农民喜恣恣地收到了家中,田野中四处荡漾着村民的笑声。
农高区杨庄镇罗家洼村的李传军也不例外。14日一大早就开着三轮车来到自己的玉米地里忙碌。李传军家的地相对多一些,今年种了5亩玉米。对这几块地,李传军也是格外上心,从播种到管理到收获,他都做到精细管理。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玉米的长势也非常不错。
“玉米是高产作物,需肥量较大,必须科学施肥才能满足玉米在整个生长期对养分的需要,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另外,今年我进行了间苗处理,株距比往年大一些,这样每株玉米都能得到充足的营养。”李传军说。在地头,他随手剥开了一个玉米,看到金黄的颗粒,脸上满是喜悦:“你看这个玉米,个头大,颗粒满,比往年好多了。一亩地多收个二三百斤不成问题。”
高兴的不仅是李传军,他的老街坊,从地边路过,也忍不住到地里看看他家玉米。今年62岁的陈建树抱着孙女走到近前,拿起一个玉米“欣赏”起来。“长得还真不孬来,一看就知道传军会种、会管理。大家伙还真得向他学学哩。”陈建树说。
机器助阵 丰收不累
5亩地的玉米,在常人看来,收获是个大问题,要付出极大的体力劳动才能收回家。可是,李传军并不着急,他悠闲地站在地头与人攀谈着。为啥?因为他今年要用玉米收割机进行收割。
不一会儿工夫,一辆玉米收割机从远处开了过来。紧接着,收割机轰鸣着马达开进了地里。这台机器个头高、马力足,一个小时就能收割一亩地,同时秸秆也被粉碎直接拉走,被加工成饲料。“往年一亩地要捣鼓好几天,一家人累得腰酸背疼。今年听说有这种机器,我就打听着找来了一辆。一亩地八十块钱,也不贵,为啥不用?”李传军说。
转眼间,半亩地收割完了,李传军开来三轮车,收割机一开车斗,玉米粒像金瀑布一样流进了三轮车的车斗里。李传军悠闲地点上一根烟,乐呵呵将玉米拉回了家。
李传军的家人同样欣喜,“传军在外面常年从事运输行业,时间上相对紧张一些。前些年,要专门请假回家干农活,耽误时间浪费精力。今年算是省大劲了。一天时间忙完,就能回单位上班了。”
秋天忙碌又喜悦
在羊里镇辛庄子村,张修凯同样笑容满面。今年,他也种了不少玉米,因为机械收割,他也是显得特别自在。接到收割机司机的电话,他一个人“单枪匹马”地来到地里,与司机交流一番后,他就站在了地头,看着玉米被机器掰了下来。
对于玉米长势,张修凯今年比较满意,初步估算,一亩地能收获一千四五百斤的样子。“今年算是大丰收,玉米普遍长得好,比大部分年份都好。”张修凯说。
走在田间,阳光柔和地照耀着,空气中裹挟着成熟的气息、庄稼熟透的味道,村民的笑颜绽放成一朵花儿,与汗水、笑声演奏成一曲曲秋收的欢乐之歌。
对于丰收节,大家也是特别高兴。“在秋分设立丰收节,恰当,合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一年当中农民最喜悦的季节,这个节日体现出了对农民付出的认可,彰显出了农民日益上升的地位,是对我们的尊重。”李传军说。与记者同行的一位朋友说:“看见农民都在忙碌,真的体会到了他们的辛苦,也感受到了秋收的喜悦。”
秋日田园杂兴(六)
宋 范成大
秋来只怕雨垂垂,甲子无云万事宜。获稻毕工随晒谷,直须晴到入仓时。
图一:李传军喜收玉米图二:陈建树与孙女分享丰收喜悦记者 张铭 摄
新闻推荐
晨刊讯(记者亓兵通讯员张海燕)“非常感谢咱办事处的小崔!没想到这么快他就帮我把200多斤核桃全部卖完了。”钢城区汶源街...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