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文没学过雕刻,所有的技艺都是自己琢磨的:木疙瘩在他手里做啥像啥

鲁中晨刊 2018-09-14 01:13 大字

□记者 李萌萌

张传文用柳树根雕刻出的老宅院 □记者 李萌萌 摄

走进位于吕花园工业园莱芜市木材市场院内,就看到有一家木工店,虽然主业是做老榆木家具的,但是门口堆满的树根和外墙上用树枝摆成的“梅兰竹菊”四个字还是彰显着这家店的与众不同。主人名叫张传文,1958年生,高庄街道东汶南村人。我们一起听听他与木头结下的不解之缘。

两个多月前,张传文用一个大柳树疙瘩雕刻出一座老宅院:古老的大门,有些坍塌的房檐,刻有装饰纹的墙面,院落里的磨盘、桌子和凳子,整个画面让人一下子感觉回到了老家。除了整体是用一个大的柳树根雕刻,放在木桌上的茶壶和茶碗,地上的笤帚、铁锨,甚至竹编的簸箕、箩等,“老家”的每一个物件全部用木头雕刻而成。

雕这座老宅院,张传文仅仅用了一周时间,他把这件作品摆在客厅的显著位置。孙辈人每次来,都会好奇地问起一些老物件的名称,张传文就高兴地讲解。问起为什么会做这件作品,他用了一个时髦的词“不忘初心”。

其实,张传文的乡土情结不仅限于此,他的很多作品都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张传文自小就心灵手巧,高中毕业后先做了木匠,后来开过砖厂,经营过石料厂,还从事过其它生意。在砖厂制作模具、石料厂的造型等,都离不了他的专长。2005年他到莱芜市木材市场重操旧业,干起了木工。2011年,张传文捡到了一个香椿树疙瘩,回家后经过打磨做成一个“三条腿”支撑的木墩子,没想到一位客户看到后痛快地花500元买下。这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

从此,他开始业余摸索制作根雕木雕。张传文没有拜师专门学过雕塑,所有的技艺都是自己琢磨,是自己“心里出”。在张传文眼里,任何家什都可以用木头做成。张传文家里放着一个盛水果的木头箢子,这是他雕刻的。其实最初张传文只是想做一个果盘,但在制作的过程中,两支相连的树根启发了他,何不做一个有把手的箢子?于是他根据材料的造型,自然雕刻而成。从小就擅长写写画画的他,做什么像什么,做的东西不重样。

在制作的过程中,常常需要专心致志。想雕刻一件作品时,张传文会一门心思做完,即使来了其它木工活也不能打断他。

张传文自我要求高,他拿出的作品都是自己满意的,对自己不满意的作品,他不惜当柴火烧了。有一次,他想把一个树疙瘩雕刻成一头狮子,但在做的过程中发现,身子等其它部位都很像,可惜狮子头部太平,这样做出来也不好看,他就放弃了。“不能补上一块吗?”记者问,“根雕木雕这个东西贵在天然,坚决不能补。”张传文说。

白菜因为寓意好,很多家庭用玉石白菜当装饰,张传文则用柏木雕刻出一棵大白菜。一层一层卷紧的白菜叶,栩栩如生。“太像了,你看看这个白菜疙瘩,和我们家里吃的大白菜一样。”邻居这样说。而张传文雕鱼更是一绝,他说,雕鱼最重要的部位是眼睛和尾巴,这两点做好了,鱼才能做活了。

木材市场院内的人说,张传文很有“钻研”;外边人走进木材市场,看到张传文的作品,惊叹这里“卧虎藏龙”。张传文却说,木工是个技术活儿,干到老学到老。根据客户需要,能旋转的木酒柜,实现水循环的木水车等,他都能制作得出来。

新闻推荐

省级贫困村如何改变面貌,驻村第一书记朱效霞有办法 带着村支书“见世面”

□本报记者于向阳本报通讯员亓莹莹刘坤要不是驻村第一书记——莱芜市统计局办公室主任朱效霞带着村...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