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搬“家” 乐开怀

鲁中晨刊 2018-09-12 01:14 大字

我在工商局工作时,正逢改革开放的东风浩荡,其间经历了3次搬“家”,“家”一次比一次好,楼一座比一座高,那心情用一个字来形容:爽。

说来也巧,我调入县工商局后不久,就遇上了第一次搬“家”。原来那个“家”也够寒酸的,是在政府大院东南角文庙一间西厢房内,一处15平方米的破旧西屋,8名工作人员显得挤,好在几名年轻点的干部都在基层包队,只是有时开会,人到齐了连坐的地方都没有,有的同志戏称是持的“站票”。这样维持到1978年春天,机关办公用房调整,喜讯来了,工商局安排在原大礼堂外西北角的3间北屋(与法院的四合院相邻),由偏房换成了正房,又是3间,我们高兴了好一阵子。搬“家”那天,我们几名年轻点的动作麻利,两个小时搞定,我特地将已经褪色的单位牌子,用红油漆重描一遍,恭恭敬敬地挂好。

此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徐徐吹来,南方一些省市行动很快,我们备受鼓舞,特别是工商局的业务由过去的“一管一打”(市场管理和打击投机倒把活动),迅速恢复到应有的职能,增加了工商企业、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还有经济合同、商标、广告、外资等管理,加上消协、个私协等组织,工作人员不断增加。在这一形势下,这3间房的“家”,已远远不能满足,局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决定筹建新“家”,很快经批准征地12亩,在鹏泉西大街、煤炭局西邻盖了部分平房安排新增人员办公,同时多方筹措资金,投资35万元,建起了总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的4层办公楼,到1986年春天,各科室喜气洋洋乔迁新居,我们人秘科分在了二楼3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搬“家”那天,个个累得满头大汗,也没忘了乐呵,中午用凑钱的办法,弄了点酒菜,不胜酒力的我,被同事们灌了个晕晕乎乎,至今难忘。

第二次搬“家”住上4层楼真是鸟枪换炮,谁不高兴。之后10余年正是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大发展时期,工作人员统一着装,用同事们的话说“算正规军了”。这个新“家”见证了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大发展,大变革。

随着全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莱芜市又升格为地级市,与此同时物价部门合并进来,新设了企业注册局、公平交易局等,机构多,人员多,办公楼显得挤,局领导班子按照“胆子再大一点”的要求,来了个大动作,筹办新办公大楼。2001年,在市区文化北路,投资5036万元,总建筑面积达17767平方米,一栋新的现代化的办公大楼拔地而起,很快到了第三次搬“家”,楼高15层,那喜庆劲真是没法提。搬“家”那天张灯结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我虽然退休了,也没忘了去凑热闹。之后市局又聘我去编写志书,在这座现代化的办公大楼里干了两年,过了把瘾。休息时没少楼上楼下转悠,我多次对年轻同事说“这栋大楼可比当年那间小西屋强多了”。

三次搬“家”,仅仅23年,快啊!

如今,站在这栋大楼的顶层,环顾四周,到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莱芜变得越来越美,我们伟大的祖国也日新月异,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一切我们怎能忘记改革开放的引路人邓小平同志,是他带来的《春天的故事》,让人们世代传唱。

新闻推荐

姜伟杰大师珍邮鉴赏会举行300余名集藏爱好者参会

9月8日上午,由市邮政公司、市集邮协会主办的“盛世中华金猴聚福”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集邮品牌产品展暨姜伟杰大师珍邮...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