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催生的减肥经济

鲁中晨刊 2018-07-20 01:21 大字

五黄六月,暑热难耐,偏胖人群的“受难日”来了。一方面身体不适,另一方面健康意识提高,减肥成了胖人夏日里的不二选择。如何减肥?节食、运动、针灸、按摩……方式五花八门。有需求就有市场,且看———

□记者 吴骞

李洁是一名政府工作人员,没结婚之前体重只有不到100斤。“从生了大宝后体重就一直下不来,生了二孩后更是难减了。”李洁说,看着生孩子前一柜子的衣服穿不进去,只能干着急。让李洁下定决心减肥的原因,是从去年夏天开始,她感觉一爬楼梯就心慌胸闷,身子又沉又懒,血压比以前高了。经过半年多的时间,减了30多斤,身体轻快了,血压正常了,李洁重拾自信,过上了美好生活。除了自身“克制”外,她还有减肥机构的辅助。现在,各种减肥方法五花八门,减肥机构层出不穷,有没有效果,健康与否,记者带您一探究竟。

最为大众接受的方式是健身

“要想瘦,多出汗”是最为大众接受的健康减肥方式。当然,健身行列里除了减肥人士,也不乏追求健康的普通身材者,而且后者居多。因为肥胖者多不爱运动,能坚持运动减肥的更是少数。当然,每个想减肥的胖人都尝试过运动这种方法,去专业场所也好,自己在家里运动也罢,运动减肥是胖人首选的减肥方式。

走在莱芜的大街小巷,记者发现除了大型的健身房、游泳馆,这几年,瑜伽馆、成人舞蹈馆等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记者采访了一家瑜伽馆,老板小敏本身就是瑜伽教练,她告诉记者,通过瑜伽减肥成功的学员在她那里不在少数,他们针对减肥人群还不定期开设急速瘦身班,只要能坚持下来的,效果显而易见。“瑜伽这种减肥方式已经被多数女士接受,但是能接受的男士很少。在莱芜针对男士学员开设的瑜伽班几乎没有,希望下一步我们能开起来,让更多有需要的肥胖人士享受到这种健康建减肥方式。”小敏说。

健身房和游泳馆一般都配备专业教练,在教练的指导下坚持下来效果会很明显。市民王婕花了8000多块钱在健身房请了一位私教,每天中午坚持健身一小时,加上教练指导的食谱饮食,一个月下来瘦了十多斤。“花钱减肥有动力有压力,8000多块钱花出去减不下来觉得对不住自己。”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王婕的身材变得越来越好。

像王婕一样想法的胖人不在少数,所以才成就了这么多健身机构。加上减肥方式比较健康,被越来越多的人推崇。“当然,健身慢慢会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教练也告诫我即使不去健身房了,运动和克制饮食的习惯也不能丢掉,要不很容易反弹。”王婕说。

正规医院开设的减肥项目引关注

周宁(化名)上个月去市妇幼保健医院针灸推拿科进行了埋线减肥。所谓埋线减肥,就是把很细小的胶原蛋白线通过针灸的方式埋到穴位里,然后不断刺激穴位,克制食欲。胶原蛋白线一般7-10天就能被人体吸收,吸收后需要再次植入,连续3次为一个疗程。“根据个人体质不同,体重基数不同,一个疗程减的重量也不一样,大部分人能减个10斤左右。”针灸推拿科主治医师李福敏介绍。

李福敏告诉记者,这种减肥方式健康无危害,主要原理是抑制食欲。“管住嘴、迈开腿”是减轻体重的“金科玉律”,如果配合运动,当然效果更好。“针灸前我们会对病人的身体进行评估,不过这种方法无危害,只要坚持就能看见效果。”李福敏说医院开设的这种项目都是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过的,正规有保障。他告诫大家,千万要擦亮眼睛,不要随便找“小作坊”,虽是减肥,但也要对健康负责。

项目开展不到一年,接受针灸的胖人已逾千人。可见胖人减肥心切,健康理念不断提升。

选择“小作坊”减肥机构要慎重

记者调查发现,现在不少小区都有一家甚至几家减肥机构。“150元减十斤”“按摩减肥”“拔罐减肥”,诸如此类的广告不胜枚举。美容院里的减肥方式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价格也是千差万别。记者曾亲身体验了一下一家美容院的拔罐减肥项目,拔罐的过程没有不适,但是工作人员会一再告知饮食的注意事项,无非是一定要控制饮食量,还有食物种类。拔罐3次之后,记者的体重减掉了 5斤,但是心里有一个疑虑,按照这个饮食方式,就是不拔罐也有效果。恢复正常饮食之后,记者的体重再也没有下降。发现了这个“秘密”之后,记者就再也没有去过了。

记者还采访了一位刘盼盼女士,她在一家小区的减肥门店成功减肥近30斤。她告诉记者,她去了之后店员会给她推拿按摩,也是要严格控制饮食,肉类不能吃,米饭煎饼不能吃,含糖量高的水果不能吃,只能吃绿叶蔬菜和发面馒头,也要注意控制量。“自从去减肥之后,我吃的食物种类不到平常的三分之一了,量更是少,加上推拿按摩,体重就下来了。”刘盼盼说减肥成功后胃饿小了,吃得少了,体重没再反弹。

记者咨询了李福敏,医生告诉记者,

单纯一味控制饮食也不行,饭量以六七

分饱为宜。如果有低血糖或者其他疾

病的肥胖人士,在选择减肥方式前

更要慎重。对于减肥机构的食

谱,最好找专业人士鉴定后再根

据自己的体质进行。

新闻推荐

“孝德养老”基金设立后,子女间的计较少了—— 200元孝心款引发的“杠杆效应”

□本报记者于向阳本报通讯员张鸿儒赵冰事情发生在莱芜市莱城区和庄镇张家台村,主人公是老张。今年7...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