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筑平台觅英才

莱芜新闻网 2018-06-19 18:31 大字

高筑平台觅英才

“今年,我们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推动智能硬件平台建设,目前设备、团队、合同都已经就绪,合作方是中关村一家孵化器。平台是载体,也是项目聚集体,有了这个智能硬件平台,我们就可以同时引进多个人才和团队。”高新区高创中心主任李涛对记者说。现在的高创中心,已经拥有鲁中工业研究院、金属新材料平台等多个研发平台,与青岛科技大学共建的莱芜化工研究院正在推动建设,人才集聚效果初显。

高创中心的主旨就是服务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创新创业的关键在人,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莱芜市《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鼓励支持重点园区出台特色产业人才发展规划、专项人才扶持政策、重点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工程。李涛认为,产业园区的发展关键在于做出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这就需要聚焦区域产业发展优势,用更具针对性的人才政策,吸引集聚能够支撑引领特色产业跨越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这样做人才工作就有了抓手,“引进什么样的人才?”“怎样管理人才?”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目前,莱芜市高端研发平台缺失问题严重。李涛认为,原因一是缺少资金购买高端设备,另一方面就是缺少高端人才支撑。高创中心很多项目就是苦于这两个原因不能解决,而迟迟不能开花结果。《意见》提出: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对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分别给予100万元、30万元和5万元经费扶持。“我们已经是这项政策的受益者,目前,高创中心已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李涛对记者说,市里下发的经费扶持,都用在了人才引进及人才培育上,其中一部分经费就用在了智能硬件平台的建设上。可以说,这部分经费扶持,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现在高创中心已入驻企业100余家,引进高端人才20余名,其中2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去年税收突破2千万元。有了这些新的政策,高创中心就会有更多有机会跟国内顶级实验室、研发机构进行对接,将有利于高端平台的建设。

企业创新研发机构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动机”。近年来,莱芜市大力实施“一企一平台”企业创新载体计划,推动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建设了一批企业研发平台载体,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钢城区远教中心主任、区招才局副局长刘方永介绍,钢城区全力帮助企业申请技术中心,鼓励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之间进行技术对接,促进合作。目前已协助企业申请市级以上“三站两中心”67家,促成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技术合作中心6家。《意见》提出,鼓励各级政府、产业园区、龙头企业联合国内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创新研发机构。“这项措施非常有意义,我们将积极宣传好、利用好市里的人才政策,促成莱钢粉末公司与中南大学、金鼎电子与日本东京科研院所等在更高平台、更高层次上实现更多合作。”刘方永说。“作为用人单位,建设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我们求之不得。”山东金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威表示。《意见》提出,规划建设人才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加快推进专家信息库、人才需求库、市外莱芜籍优秀人才信息库、莱芜籍大学毕业生信息库等人才信息库建设,打造“线上+线下”人才服务平台,实现人才服务全过程无缝隙衔接。邹威说,前段时间,公司通过市人才办、招才局等部门引进了莱芜籍千人计划专家李贵新教授,就是借助莱芜籍优秀人才联络平台引进人才的一次佐证。建设这样的平台,对促进莱芜人才回来创业、聚拢优秀人才将起到积极作用。“建设人才信息库,对我们是好事,能够让我们快速找到需要的人才,非常方便。在招聘过程中发现,相比让外地人来莱芜工作,莱芜籍的人才对家乡可能更有感情,用起来更好用,所以说我们也想利用人才信息库招聘到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邹威对记者说,“人才少跑路,信息多跑路,收益最大的就是我们企业。”

政策链接 打造特色产业人才聚集区。加快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体制机制,打造人才发展高地。鼓励支持高新区、雪野旅游区、经济开发区、农高区等重点园区结合发展定位,出台特色产业人才发展规划、专项人才扶持政策、重点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工程等,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和产业人才集聚,积极争创省级产才融合发展园区,对创建成功的给予100万元经费补助。搭建人才创新创业载体。鼓励各级政府、产业园区、龙头企业联合国内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创新研发机构。鼓励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对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分别给予100万元、30万元和5万元经费扶持。建设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窗口),推行人才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规划建设人才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加快推进专家信息库、人才需求库、市外莱芜籍优秀人才信息库、莱芜籍大学毕业生信息库等人才信息库建设,打造“线上+线下”人才服务平台,实现人才服务全过程无缝隙衔接。(本报记者 刘坤 编辑 沈孝东)

?

新闻推荐

莱芜“非遗”进高校

6月14日,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山东省青年政治学院主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莱芜梆子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承办的莱芜...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