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建设”工程解读?:关爱+严管+激活

莱芜新闻网 2018-06-01 09:52 大字

进一步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

关爱+严管+激活

——莱芜市启动“三基建设”工程解读

【编者按】 为进一步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莱芜市在全市启动基层党组织、基层干部队伍、基层人才队伍“三基建设”工程,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确保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就“三基建设”工程的实施背景以及向基层传递的关爱信号、严管信号,本报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对此进行解读,以期将政策更广泛、深入地传递到基层,激发基层干事创业活力。今予刊发,敬请关注。

▲莱城区口镇党群教育基地

首创“限额配备”制度

《中共莱芜市委关于实施基层党组织、基层干部队伍、基层人才队伍“三基建设”工程的意见》(简称市委13号文)指出,探索农村和城市社区“两委”成员规范化管理模式。建立限额配备制度。本着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基层支出的原则,推进村党组织书记依法兼任村民委员会主任、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村“两委”成员依法兼任村民委员会下属委员会和配套组织负责人。

各村享受市、区财政发放报酬待遇村“两委”成员职数,以所在村人口(以前一年公安统计为准)为基数核定,500人及以下的村为3人,500—1000人的村为4人,1000—2000人的村为5人,2000人及以上的村为6人。各镇(街道)在核定总职数内,统筹分配各村享受报酬待遇村干部数。

莱芜市首创的限额配备制度,目的在于增进村“两委”班子团结,提高工作效率,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增强为民服务实效。建立限额配备制度,这是莱芜的独创,也是一次政策的突破,可以有效防止搞平均主义、人浮于事、吃大锅饭现象的发生。做到干好的多发、干得不好少发,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

限额配备制度建立后,根据村庄人口设置村“两委”成员职数,多设置的职数,市、区财政一律不保障待遇。

同时,建立绩效考核制度,逐村(社区)制定年度绩效考核指标,根据考核结果,按照“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五个等次进行评定、动态调整。村“两委”成员报酬待遇直接与绩效考核、星级评定和核定职数相挂钩,对书记、主任一人兼的村,适当提高报酬待遇比例。

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传递严管信号

“市委13号文”指出,建立针对农村和城市社区“两委”成员的日常约束制度。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两委”成员个人或工作重大事项,都要报镇(街道)党(工)委备案。

需要报告的重大事项具体有:“两委”成员买房建房、婚丧嫁娶、经商办企业、直系亲属列为党员发展对象或村里后备干部等个人重大事项,较大财务收支、集体资产处置等工作重大事项等。“信任代替不了监督”,随着从严治党的逐步推进,暴露出了基层干部当中存在的一些违纪违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只是极少数,但对当事人个人及家庭是沉痛的代价,也损害了我们基层干部在百姓中的形象,对党的事业也是损伤。“首次在村(社区)干部中实施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向基层干部传递的是严管的信号,而严管,才是真正的厚爱。”?

▲钢城区颜庄镇柳桥峪全体党员上党课学习红旗渠精神

实行坐班值班制度

“市委13号文”对农村和城市社区“两委”成员提出明确的坐班值班要求,文件指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每周不少于3天;其他“两委”成员,每周不少于2天。对半年不坐班值班、不履职的,取消其当年度报酬待遇。

乡镇(街道)党委如何进一步加强对村(社区)干部的严格管理,“市委13号文”也给镇一级提供了明确的“拿手”。文件指出,建立健全在职村干部、村干部退休、退休村干部“三个考核体系”,制定在职和离任村干部正面和负面“两个清单”,完善“在职考核、退休时审批、退休后监督”的完整管理链条。不再简单以在职年限确定是否享受退休待遇,镇(街道)党(工)委可根据退休村干部的现实表现情况,减少或停发退休补贴。

与此同时,建立村“两委”成员经常性调整制度,对不接受党委政府领导、违反法律法规、履职不到位、群众反映强烈的,镇(街道)党(工)委要及时跟进处置;对存在不适宜担任村(社区)“两委”成员情形的,由镇(街道)党(工)委作劝退处理,劝而不退的,经镇(街道)党(工)委集体研究后,直接取消其报酬待遇,并报市、区组织部门备案。

对村和城市社区“两委”成员进行规范化管理,最终目的,是使其在职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职有基本保障,实现农村和城市社区“两委”成员全身心投入基层工作,形成重视基层,在基层大有作为的导向。

打破基层干部上升“天花板”

以往,很多干部在基层干一辈子到退休也只是“副科”级别,特别是一些事业编制人员,这次提出要研究制定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提拔调任乡镇机关办法,通过打通渠道,建立完善干部“到基层一线培养、在基层一线成长、从基层一线选拔”的培养选拔链,在提拔任用、交流重用、职级晋升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基层干部。这意味着一直以来制约基层干部上升的“天花板”被打破了,能够调动干部积极性,在更高的岗位上发挥更好的作用。

另外,为拓宽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渠道,下一步将加大市直机关面向基层公务员遴选力度。同时,积极探索面向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择优选拔市直单位科级干部,这也是一个突破;对长期在艰苦边远镇(街道)任职的干部,有计划地进行组织交流。重视选拔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注重选拔优秀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市直部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选拔区(功能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时,优先考虑具有镇(街道)党政正职经历的干部,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有镇(街道)党政正职工作经历的要达到2/3左右,充分体现基层导向。

创新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方式

“市委13号文”明确了对基层干部的政治关爱机制。对镇(街道)招录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以考虑岗位需求,对专业、学历等提出针对性要求,放宽报名条件,吸引愿意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考生积极报考。

实施村级后备干部“递进培养计划”,从农村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中选拔一批,从大学生村官、退役军人、乡村医生、乡村教师中遴选一批,从在外务工经商青年农民中回引一批,从党支部培养的优秀青年党员中选拔一批,特别是对表现优秀,受到各级党委、政府表彰(表扬)的,优先考虑。选取有志于从事农村工作的农村籍应届高中毕业生、优秀退役士兵,依托党校、高职院校等机构,开设农村后备干部培训班,集中培训、定向培养,结业后安排到本村跟班锻炼,以“助理”的身份享受村“两委”成员同等的报酬待遇,通过培养,表现好、能力强的可发展为党员,以后也可以培养成为村支部书记的后备人选,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每村都能培养2名以上政治素质高、年富力强的后备干部。

实施基层人才集聚计划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针对当前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总量匮乏、结构不优、来源不宽等问题,“市委13号文”指出,要大力实施基层人才集聚计划,广开引才聚才渠道,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推动各类人才、项目、资源向基层下沉、向一线流动。

一方面,围绕强化新旧动能转换的人才支撑,重点聚焦基层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加大综合扶持力度,帮助基层加快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另一方面,针对基层学校、医院、农技推广等人才需求,通过定向培养、设立特设岗位、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一批基层急需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基层编制人事管理,简化基层人才招聘程序,基层公共服务事业单位招聘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时,可采取直接考察方式公开招聘。

同时,“市委13号文”指出,要建立市级以上人才工程人选志愿服务基层制度,完善科技副职工作机制。今后,莱芜市将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爱心医师联千村”、“送教下乡”等活动,积极探索乡镇(街道)和重点企业科技副职工作机制,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到基层一线服务。

创优基层人才发展“软环境”

人才环境建设是人才工作的基础性工程。围绕破解基层客观上存在的基础设施差、报酬待遇低、发展空间小等现实制约,“市委13号文”指出,要优化提升基层人才扶持政策,出台鼓励扶持人才向基层流动的引进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的实施细则,采取创新高层次人才服务基层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等一系列措施,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向基层一线有序流动,在基层一线扎根成长、干事创业。

围绕破除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聘、离岗创业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市委13号文”指出,要落实好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聘、创业扶持、待遇保障等措施,重点创新完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倾斜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破格申报、特殊申报、直接申报相应层次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今后将在乡镇一级建立“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对乡镇(不含街道)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实行总量控制、比例单列。

同时,通过规划建设人才安居房和大学生公寓,对企业引进的大学生发放生活补贴。建立基层优秀人才评选表彰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基层高层次人才培训、休假、研修、体检等活动,提高基层人才的福利待遇,为基层人才提供更贴心、更便捷、更全面的优质服务。

记者 李伟 王飞

新闻推荐

“型钢炼铁杯”乒乓球赛开赛180名运动员“决战”乒乓球台

晨刊讯(记者刘华通讯员孙莉杨燕)“好球!加油!”巧妙的回球、犀利的削球、猛烈的扣杀,小小的乒乓球在球桌上来回跳跃着,观众目不...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