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 新模式 新经济 越“莱”越好

莱芜新闻网 2018-04-18 11:15 大字

山东万兴食品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正打包商品准备投递。(记者 张铭 摄)

随着莱芜市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以及智能制造、大规模定制化生产、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诸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近年来,莱芜市新兴产业规模不断膨胀,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催生,新经济发展取得诸多成就,推动了全市新旧动能转换。这一点,在今年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暨金融工作会议上可见一斑。

2017年,根据对全市151家企业抽样调查统计显示,139家企业有自动化生产线和部分实现自动化生产线,占比92.01%;54家企业通过更新设备实现部分智能化生产,占比35.8%;33家企业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使用了工业机器人或机器臂,占比21.9%;67.5%的企业在研发设计过程中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艺等技术,45%以上的企业使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以力创科技为例,企业投资1.1亿元建设了大口径流量计智慧工厂项目,实现了选料、切割、加工、运转全程自动化,大幅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全市的十大产业之一,莱芜市的汽车零部件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已完全具备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基础,涌现出了汇金、温岭精锻、泰金精锻等一大批产品质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汽车零部件优质企业,产品涵盖了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传动系统等8大产品体系,不少企业更是与世界500强汽车生产厂家建立了稳定的配套协作关系。

生物医药产业也是莱芜市近年来成长较快的新兴产业之一。瞄准医药健康产业前沿领域,先后引进国家一类新药生产企业珅诺基药业、济世药业两大龙头企业,并以此为依托规划建设新医药小镇,带动医用超导核磁共振、可降解心脏支架、生化分析仪等一大批项目入驻,预计到2020年产值有望突破百亿。

推进全域旅游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莱芜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全域旅游试点,近年来按照“全域化统筹、融合化发展”的理念,探索出精品农家乐、休闲运动、历史文化、生态农业、红色教育等5种旅游模式,发展起8个乡村旅游项目群、200多个旅游特色村,使原本分散在各个区域的旅游景点串联成片,拓展了旅游空间,放大了综合优势,打造了全域旅游的莱芜样本,旅游消费总额年均增长12%以上。

硕果累累,香飘满园。在电子商务方面,规划建设了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雪野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等园区,集聚新业态发展;软件研发产业方面,规划建设了雪野软件园,目前已有甲骨文、新联合众、双元教育等60余家企业入驻;金融创投产业方面,规划建设了金融小镇等项目……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莱芜市不断催生出诸多新业态、新模式,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莱”越好。

记者点评

着眼当下 抢占先机

莱芜发展新兴产业有基础、有优势,但作为资源型新兴工业城市,产业层次不高、活力不强,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发展新兴产业、推进新经济崛起,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大势所趋。

发展新兴产业,贵在抢占先机。在抢抓产业科技革命机遇的窗口期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节点上,我们要紧紧抓住新旧动能转换这一牛鼻子,着眼莱芜现实与长远,立足现有基础与优势,坚持以“四新”促“四化”,同时借助济莱协作区高位平台,继续深化对外开放,全力孵化新动能,积极培植增长极。如此,莱芜必将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历史进程中实现华美嬗变。

高端声音

近些年,中国科技创新不断突破,许多已经领先世界,甚至已经进入无人区。新动能就是要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就是要尽量提前布局,抢占先机。目前,山东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聚焦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潜力产业,将集中培育十强产业,前瞻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新兴产业,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新动能主体力量;改造提升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等优势产业,转换形成新动能,将基本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李国强

区域在行动

莱城区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认真落实省“非公十条”政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力构建“4+3”产业体系,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做强总量,努力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

●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产业新优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5家,打造一批行业“单打冠军”和“隐形冠军”。

●紧紧抓住项目和招商这个“牛鼻子”,严格落实“三个三分之一”工作法,坚定不移大招商、招大商,上大项目、上好项目,推进项目大突破确保完成“4个70”的目标,确保全年引进过亿元项目7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新开工大项目70个以上,竣工投产项目70个以上。

●传统园区抓提升,重点园区求突破,聚焦“五园两基地”主战场,推动政策向园区倾斜、要素向园区汇聚、项目向园区集中。做好园区建设,确保园区全部实现“五通一平”、努力实现“七通一平”,尽快完成控制性规划和区域规划环评,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

部门在行动

市经信委

实施“1468”工程推动工业领域新旧动能转换。

●“1”即创建国家钢铁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从供给侧发力,着力提升供给质量,大力提升优特钢、型钢、不锈钢等优势产品,延伸钢铁产业链条,推进钢铁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4”即建设四大产业基地。一是高端钢铁精深加工基地。二是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三是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四是清洁能源研发制造基地。

●“6”即打造六个特色产业集群。主要是粉末冶金、生物医药、节水装备、塑料机械、线缆线材、特色食品六个产业集群。

●“8”即实施八个专项行动。即产业振兴行动、技术改造行动、质量提升行动、化工转型行动、两化融合行动、人才强企行动、绿色低碳行动、服务提升行动。

本报记者 毕研敏?

新闻推荐

“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启动

4月12日,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今年,莱芜市市科协、市财政局将继续联合实施市级“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奖补对象包括科普示范社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教育基地三类。根据莱芜市实际,此次项目安排重...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