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姜睡“地暖” , 一年收两季
在莱芜市莱城区高庄街道,沿着鄂牛路向西走没多远,就到了中国生姜的发源地——东汶南村。1月20日,村里大部分姜农早已经进入农闲季节,村北的汶南生姜种植合作社却与别处不同,他们的姜棚里热热闹闹,工人们或是在收获大姜,或是在种植大姜。
一般大姜都是在每年的四月份进行种植,十月份收获。在冬天种大姜,而且还能有鲜姜上市,这还真是少见。“去年合作社创新了种植方法,给大姜铺上‘地暖\’,现在大姜一年收获两次,而且可以随时种。”合作社理事长毕学堂说。
今年32岁的毕学堂是土生土长的东汶南村人,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和电商有关的工作。2016年,东汶南村村支书亓新华联系上毕学堂,希望他能够回来帮着村里发展生姜产业。
回村后,毕学堂放下手头所有的工作,一门心思研究如何提高大姜的产量。“我们村大姜的栽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品质一直很好,我当时就想着提高产量,实现大姜一年两季。”
走进合作社的大棚里,记者看到每行大姜下都埋着管道。毕学堂介绍,大姜一年两季的秘诀就在管道设施里。“热水管是主管道,在热水管的侧面有很多细管道,细管道和阀门连接,深埋于每一行大姜根部下二十厘米处,热水流入管道后,不断提高地温,促进大姜生长。被冷却的水通过冷水管流回锅炉,循环往复。”
一头连着锅炉,一头连着大姜地,管道里的热水一直在循环流动着,这就好比是给大姜装上了“地暖”,满足了大姜的正常生长需求。毕学堂告诉记者,合作社通过这种技术模式,让大棚地温始终保持在22℃到24℃之间,保证了冬天照样能有鲜姜上市,同时大姜的产量也大大增加,亩产可达到1万斤,而且病虫害显著降低。
在这个季节传统生姜早已经下市,而汶南合作社的生姜却新鲜上市,自然价高,一斤市场价可达12元。
毕学堂介绍,之所以卖得贵,除了反季种植外,合作社大姜商品性更好。“首先从外形上,市面上的大姜呈现暗黄色,我们的大姜是鲜黄色,而且还有红芽,非常漂亮。另外市面上的大姜,姜丝比较多,纤维比较粗,吃起来比较辣,只能当作调料食用。我们的鲜姜,纤维比较细,吃起来不辣。”毕学堂掰下一块大姜,放入口中,嘎嘣嘎嘣嚼起来。“这个鲜姜可以像土豆、芹菜那样炒着吃,这就是东汶南村新一代蔬菜生姜更胜一筹之处。”
亓新华介绍,去年毕学堂的合作社创新了这种模式并获得成功,目前已经开始陆续在东汶南村推广。
技术虽好,效益如何呢?毕学堂掰着手指头跟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一亩地管道费用大约三万块钱,一般可以用2—3年;电锅炉六万块钱,可以同时保证5—7个大棚的温度,可以长期用。也就是说一个大棚铺地暖的投入在4万元左右,冬季一季的大姜销售额就能达到12万元,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亓新华说,现在东汶南村的大姜正式进入两季模式,一月份种植,五月份收获;九月份重新种植,一月上旬再次收获,农民收入真正实现了翻番。
(来源:农村大众报 记者:张超)
新闻推荐
筛查活动现场,工作人员正在给孩子们检测视力。4月3日,“情系齐鲁同心义诊”活动在莱芜市正式启动。活动现场有670余名适龄儿童接受了免费筛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儿童还将接受免费的治疗。“情系...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