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南峪桥:“劫后重生” 又百年

鲁中晨刊 2018-03-31 05:49 大字

在滨莱高速公路和庄出入口下高速,从和庄镇镇政府驻地往东行驶3公里,就到了车南峪村。在莱芜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里有两座桥,其中的一座就位于车南峪村。

这座桥始建于何年已无从考证,清光绪二十五年毁于洪水,光绪二十六年重修,至今仍在默默承载着人们来来往往的脚步,见证着村庄光阴荏苒的变迁。

图一

车南峪村是个有着672口人的小村庄,东面与博山相连,南接北平州,北与东车辐村、西车辐村隔河相望。村内一条深沟将村庄分为东西两部分,列入历史建筑名单的这座桥就位于深沟之上。在以前,交通不便,这座古桥即是村东部和西部的分界线。

这座古老的石拱桥并没有具体的名字,但是在桥东竖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上是这样记载的:“闻之十月成梁以免病涉临流支石以济不通……光绪二十六年岁次庚子巧月上浣立。”

图二

图一:石拱桥南面图二:姜来海和孙即龙向记者介绍桥碑□记者 孙菲菲 摄

□记者 吴健 孙菲菲

初建年代不详,光绪年间重修

车南峪村坐落在山峪中,大部分年轻人都赶到邻近的博山市打工,白天,村里留守的老人们喜欢围聚在桥头,拉拉闲呱打发时光。3月28日,记者来到车南峪村采访,遇到了又围坐在这里的老人们,其中就有年近八十的村民孙即龙。生于1941年的孙即龙告诉记者:“我们村南3条峪中都有山泉,泉水都流到一条深沟,我们村里叫作下沟。每逢到了夏天,山泉喷涌,汇聚到一起急流而下,水声响得跟打雷一样,就从这座石拱桥下流过。”

据村中老人们介绍,这座桥最初的建成年代已无从考证。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农历五月,大雨连下了几天几夜,到五月二十一这天的夜里,山上突然爆发了洪水,导致全村损伤惨重。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村民孙覃清的带领下,全村出资出力,架起了这座石拱桥,后来还专门立碑以作纪念。

记者来到石碑前仔细查看,石碑上记载了这座桥梁重修的原因、时间、参与人员,以及为修桥捐资的人员名单,其中,主事人为孙覃清。村民孙兆柏说:“孙覃清是我的老老爷爷,我爷爷在世的时候经常说起修建这座桥时的情形。那时候全村也就200多口人,老少爷儿们都出钱出力,男人们到西山上开采、运输石头,女人们打下手。”

据村中老人介绍,当时由于工具简陋,交通不便,从山上打的石头往下运全靠人拉肩抬,运大石头还要在地面上铺上滚木,因此光是准备材料就用了很长时间。

在当时技术和设备有限的条件下,修桥的过程也凝聚着先人的经验和智慧。“当时我们村没有人会建桥,就专门从外村请来姜澄源等匠人。”孙即龙说。车南峪的这座古桥是一座单孔桥,先用土垒砌出桥孔的碹胎,其弧度和尺寸要经过精心计算,再用凿子将石头打磨成合适的尺寸一块块垒砌,然后再修建桥身和桥面。“这座桥的设计原理与赵州桥相同,时间越久,越压反而越坚固。祖先们没有先进的工具,靠双手和智慧给我们留下了这个宝贝,实在令人钦佩。”车南峪村支部书记姜来海感叹道。

小桥无名却不平凡

走在古桥上,仔细观察这座石拱桥,只见青石板桥面被磨得光滑锃亮,桥身坚固,很难想象它已经存在了118年。这座石拱桥长10米、宽3.5米、高4.5米,桥面全用平整的方石块铺成,桥面南北沿都有石栏。拱桥两侧正中刻有龙形图案,图案形象逼真,活灵活现。传说是为避水怪,请工匠精凿细琢镶上去的。

来到桥下,可见用多层石板砌筑而成的桥基,单孔的桥洞有3米多高、2米多宽。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这座桥梁的基础都是石头垒起来的,由于年代久远,现在桥下淤积了泥土,桥洞以前的高度也要比现在高,因此非常坚固,泄洪能力也强,自从建好后,再大的洪水也没冲垮过。由于这座桥是当时人们出行的交通要道,因此不仅本村人出资建桥,周边的居民也纷纷解囊,这在桥头石碑上也有记载,虽然由于年代久远文字有些模糊,但碑面上密密麻麻刻的人名也反映了当年修桥时的盛举。

村里的老人介绍,车南峪村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时期是“堡垒村”,在周围有着“小延安”的美誉。据资料记载,抗战时该村有107户,抗属就有74户,全村有共产党员22人,为当时所在的石马区之冠。有毛景田、毛玉明、孙积强等12名烈士为国捐躯。就是从这座石拱桥上,众多车南峪村民走出山村,投入到滚滚革命洪流中。

村里还有这些旧物

说起车南峪村名的由来,还和柴王爷有关。孙即龙告诉记者,车南峪建村时是叫翟科,是明朝末年立村。据传,柴王(世宗)曾率兵途经此地,因为山路崎岖而折断了战车辐条,柴王即令兵士就地取材,砍了一棵黄槐树,修好了车辐。后人为纪念柴王而以车辐命名。为加以区分,将附近鼎立的3个村子,按方位分别冠以东、西、南,因在车辐南山峪中,故村名为车辐南峪。

走过石拱桥30米,有一处小平台,这里有座关帝庙。关帝庙坐北朝南,是一座小四合院,青砖黑瓦。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是庙会,村里的人都会集于此,祭神祈福。

在关帝庙南屋墙脚处,还有一株大国槐,据专家考证已有800年的历史。树干直径1米多,树干和粗枝已经腐朽,中间形成一个空洞。但神奇的是,这株国槐的枯枝上竟生出了许多新的枝丫,还很茂盛,遮天蔽日。盛夏的时候,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聚在树下乘凉拉呱。

新闻推荐

滨河小学小手拉大手引导文明出行

本报讯(记者张加永通讯员刘吉)3月26日,结合莱芜市2018年少先队工作重点,滨河小学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共守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和家长走上交通路口,引导文明出行。活动旨在进一步弘扬“奉...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