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周期”让养殖户措手不及

鲁中晨刊 2018-03-21 09:29 大字

□记者 李玉亮 通讯员 杨振燕

从春节前最高点时每斤近8元开始下行,又击破了每斤6元的“心理线”,经过每斤5.8元、5.5元的盘整后,近两天又跌到了每斤5.元左右———

3月14日上午12时许,莱城区苗山镇杓山前村养殖户李翠玲正拌着饲料准备喂猪。“年前养一头肥猪还能赚200多元,哪能想到肥猪价格跌这么狠,要算上防疫、人工等费用,养一头肥猪差不多要赔100元了。”

张政锋的养猪场主要是“育肥”,即买来仔猪养四五个月后出栏。近几年,他的养殖规模始终控制在三四百头肥猪,但在春节前卖了200多头后,就没再购进仔猪。“猪价跌得这么多,可不敢买仔猪了。”李翠玲说,“本来估计顶多跌到每斤6元,结果这几天跌到了每斤 5元。”

猪价下滑的同时,饲料价格却不断上涨,进一步压缩了养殖户的利润空间。“这几天我们用的添加料每吨长了100多元,听说还要涨价。”而春节以来,山东省玉米价格继续上行,3月初玉米价格达到1.86元/公斤,同比升高14.81%。

农高区寨里镇唐王许村唐安元养殖场的存栏量达到700多头,由于少了购买仔猪的成本,他目前还能保持盈利状态。“年前,养一头猪能赚600到1000元,现在行情不好,一头猪也就赚一二百元。”

钢城区辛庄镇的郭凤英是周边有名的“猪经纪”,从事这一行已经20多年了。她说:“‘三年好,两年孬\’是养殖产业的周期。前几年肥猪市场好,一头猪养几个月就能赚1000多元,大家就一窝蜂地养猪,再加上养殖户大都是中老年人,对市场把握不准,导致大家措手不及,不能及时规避周期性波动,减少损失。”

★市场观察

如何规避“猪周期”?

□记者 李玉亮

春节消费旺季已经过去,生猪养殖行业迎来淡季与周期低谷叠加效应下的“滑铁卢”。自1月下旬达到每斤近8元的高点后,生猪出栏均价开始大幅下滑,跌幅已达30%。

“近几年,莱芜市生猪出栏量是相对比较稳定的,年均出栏量在60万头左右。”市畜牧兽医局科技科科长沈彦锋分析说,“特别是在环保政策的倒逼下,莱芜市不少散户退出了养殖市场。目前,从规模上看,莱芜市规模养殖的比例已达60%以上,这更强化了莱芜市生猪供给的稳定性。”

据此可以判断,莱芜市猪价的大幅下滑,主要是受外围市场影响。畜牧专业人士分析认为,由于前期出现了极端天气,导致生猪销售时间错位,春节前后生猪供给异常增加,加之进口方面和抛储,又加大了供应力度,从而猪价急速下跌。

资料显示,2018年1月我国猪肉进口数量为11.6万吨,同比增长4%,占2017年全年猪肉产量的1%;在抛储方面,2018年春节期间中央投放1.3万吨储备肉。在当前供需环境下,进口量的增长和释放储备肉加大了市场供给,更影响了养殖户情绪,使得集中抛售情况更加普遍。

而在需求方面,市场对猪肉的需求较往年减少,加之年后迎来的消费淡季,导致市场需求疲软,也加速了猪价的下跌,导致三月猪价持续震荡走低。同时,养殖户对市场的心理预期也不可忽视。“猪经纪”郭凤英认为,在市场行情好时,大家都有“跟风”心理,你养我也养,导致供给过剩。当价格下跌时,大家又产生“卖跌不卖涨”的心理,唯恐价格更低,于是又争先恐后抛售,导致价格不断走低。

但如何规避周期性风险、减少损失呢?记者在采访养殖户时发现,尽管大家都知道市场的周期性,但在规避风险方面却无能为力,在减少损失方面也几乎没有采取措施,只是迫于成本压力减少存栏量而已。

市畜牧兽医局沈彦锋科长认为,“猪周期”对整个行业都会产生影响,每一次周期波动都是行业的一次升级。周期低谷会让弱势企业和农户彻底退出,但对优势企业来说是盈利和发展的机会。由于生产方式标准化以及管理模式智能化,导致养殖成本大幅降低,抗击周期性风险的能力更强,因此集约化、规模化的养殖经营模式是大势所趋。

新闻推荐

对企业明察暗访,梳理问题补齐短板,齐抓共管细抠考核要点,钢城区 构建食品安全新格局

□特约记者冯建华核心阅读民生无小事,食药安全更是民生大计。钢城区以推进“食安山东”建设、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区为引领,以防控食品药品风险、保障饮食用药安全为目标,着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通过...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