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庄镇桑响泉村的桑士太身体残疾,但做什么事儿,他都爱琢磨。年初一他就忙起了“生意” “糖葫芦”串起的脱贫故事

莱芜日报 2018-03-21 08:21 大字

□本报记者 吕娜

图为桑士太在做糖葫芦。(记者 吕娜 摄)

“都说冰糖葫芦儿酸,酸里面它裹着甜……冰糖葫芦好看它竹签儿穿,象征幸福和团圆,把幸福和团圆连成串,没有愁来没有烦……”悠长的“冰糖葫芦”叫卖声,让人想起记忆里久违的年味儿。

今年大年初一早晨,钢城区辛庄镇桑响泉村63岁的桑士太老人用胳膊拄地,一步步挪进了他的“座驾”。34岁时,一次车祸,夺去了他的双腿,高位截瘫,让他永远失去了行走的能力,这辆残疾人专用车,从此成了他的腿。

“快尝尝,俺做的这糖葫芦可好吃哩,原味的,草莓味的,任你挑来,任你选!”每逢节假日,桑士太就会驾着自己的小车,到人群多的地方,推销自己的糖葫芦。

隔着车窗,隔着透明的简易橱柜,串串红彤彤的冰糖葫芦被码放得整整齐齐,令人垂涎。

卖糖葫芦,还不是桑士太的“主业”,“咱不能光靠着政府的救济,不能光给政府拉后腿。”桑士太是个要强的人,虽然身体残疾,但做什么事儿,他都爱琢磨,爱较劲儿。

一场车祸,带去的不只是他的腿,原本殷实的生活也一度陷入贫困。但是生活的重担没有压垮他。最初,他买了一辆残疾人专用三轮车,跑了10余年“摩的”,“摩的”取缔后,他又琢磨起别的门路。2016年开始,他又自学做冰糖葫芦,做起了山楂加工,一年就加工了1000多斤。

“创新扶贫方式,突出产业扶贫‘龙头\’,做强就业扶贫‘亮点\’,抓好扶贫项目‘载体\’,重点推进种植养殖、特色手工艺等庭院扶贫,提高扶贫的实效性。”2017年莱芜市的政府工作报告,让桑士太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去年6月,桑士太在辛庄镇扶贫办的帮助下,为高新区一企业加工起吨包的绳系,实现了庭院式脱贫的致富梦。而且,他还当上“包工头”,每次,都由他从厂家拉货,然后分到各户加工,加工一把绳子能挣8元钱,而他还能赚取1元钱的加工费。“卖冰糖葫芦,能干半年多,能挣万数元钱,编绳系1个月也能挣千余元,只要是人家企业有活,俺就不愁没活儿干。”桑士太笑道,由于企业过年期间放假,编绳系的活儿只能等正常上班之后再干,趁着过年的空,他就想着能多赚些钱,尽快还清欠亲戚朋友的账。

偶尔听朋友跟他谈起莱芜有个地方要弄新春游园会,到时候去的人肯定多,朋友建议他到那里试试买卖,这让桑士太的心里也乐开了花,莱芜的大街小巷,基本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爱琢磨,嗅觉敏锐的他又开始奔赴自己的“新卖场”了。

不光如此,桑士太还告诉记者,由于自己的车子比较小,一下无法拉很多的吨包绳带,他还琢磨怎么才能多拉一些货,好让大家伙都能早脱贫,早致富。

新闻推荐

市国税局莱城工业园区分局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本报记者刘琴通讯员赵文杰核心阅读近年来,在省局和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市国税局莱城工业园区税务分局坚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人为本,科学谋划,倾力打造高素质队伍,以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积极构筑...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