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亓洪兴:巡天遥看万里疆

莱芜日报 2018-02-09 07:36 大字

□本报记者 李玉亮

遇到什么事,我们总是喜欢说“顺其自然”吧。其实,真正的顺其自然,是尽心竭力之后的不强求,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尽管我一直在努力,但从不强求多好的成绩、多体面的工作。也许正是我这“不强求”的性格,让我遇见了好恩师、好平台,一步步走到现在。

▲阅读中的亓洪兴

亓洪兴,1977年生于莱城区高庄街道北梨沟村,1997年从莱芜十七中考取烟台师范学院物理系。2001年考取烟台大学光电信息学院研究生。2004年考入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师从中科院院士、著名红外和遥感技术专家薛永祺教授,毕业后留所工作。现为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物理航空遥感学科带头人。

▲亓洪兴为家乡、为《莱芜日报》送上祝福。

在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办公楼二层大厅的侧墙上,高挂着7位院士的大照片,被称为“院士墙”。

“这位就是我的导师,”亓洪兴指着薛永祺院士的照片说,“他曾到莱芜的企业考察过,并与力创科技有限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

让亓洪兴高兴的是,墙上的照片很快就会成为8位了,因为他的大师兄也评上院士了。“我现在继承了导师的衣钵,决不能辜负他老人家对我的期望。”他说。

亓洪兴向莱芜日报全媒体记者介绍他的科研情况。

上学时成绩一直“不咋地”,现在一回到莱芜,不少老师同学都很惊讶,“没想到你能混这么好!”

高中毕业后考大学没考上,亓洪兴又复习了一年。“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我的成绩一直都是中等,有时候偏上一点。”

高考成绩超本科线40多分,但报什么学校呢?一个亲戚出主意说,考个师范院校,回到莱芜能当个老师,也体面。就这样,他就上了烟台师范学院。“考上大学了,对自己是个转机,起码跳出农村了。”

但大学生活给亓洪兴的印象就是“读了四年大学”,成绩一直不很突出。但他在大三时谈了一个女朋友,让他回莱芜当老师的“初心”变了。“要是回去,我们肯定就分手了。”亓洪兴说。

为了确保两人能在一起,两人就选了一个“相对好考一点”的学校报考了研究生,结果还都考上了。考取烟台大学的研究生,让亓洪兴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和长处所在,那就是对科研的热爱和很强的动手能力。“也许是受我父亲的影响吧,”他说,“父亲是修理工,经常看他修一些电机什么的,有时候自己也掺和着修修,无形中就培养了自己的操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这让亓洪兴一下找到了自信,骨子里的萎靡之气为之一扫,并极大提升了他的科研兴趣和能力,这让他的导师——— 我国激光领域专家、烟台大学教授江荣熙非常高兴,并大加赞赏,把他作为一个“搞科研的好料”悉心栽培。

“他老人家真是把我当他的儿子一样看待,我们现在都经常通电话。”亓洪兴对导师的知遇之恩多次提及。

他考上“名校保送生才能进去”的研究所,让他拥有了施展科研才能的大舞台

“留在烟台大学任教,还是考博士,我的导师都很支持我。”亓洪兴说。

他决定考博,于是报了中科院成都光电研究所。“导师都联系好了,结果当年不招生了。”没办法,亓洪兴又报了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说实话,考上海技物所,亓洪兴当时没一点把握。因为这座始建于1958年的物理研究所,是我国红外、光电技术领域的骨干单位和主要研发单位,“到这里读博士的,大多是名校保送的学生”。

幸运的是,他成功考取了我国遥感技术领域的泰斗薛永祺院士的博士。在导师的引领下,亓洪兴参与了我国一系列遥感领域的光谱及光谱成像探测技术研究,在科研道路上可谓顺风顺水、成果迭出。博士毕业2年后即成为副研究员,8年后成为研究员。

“在我们这种单位,每一个科研项目都是团队作战,个人只是一个螺丝钉。”他谦虚地说。但“螺丝钉”也要有钉子精神,在科研时,每当遇到困难,他常常不睡觉、不吃饭,直到攻克了才放下心来。

“我的两位恩师都已经80多岁了,他们的提携让我受益一辈子,他们的为人将指引我一生,教我如何做人、怎样为师。”说起导师,亓洪兴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如今,亓洪兴也已成为博导,也在像当年的导师培养他一样,培养着自己的学生。2013年5月,他的学生王亚南在学位论文中的“致谢”部分这样写道:“感谢我的导师亓洪兴老师对我多年的关心和指导,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无论是实验遇到困难时帮我调光路的背影,还是每次放在我桌上的椰汁,都将是我这一生难能可贵的珍贵记忆。”

经学习摸索,他成为小有名气的中医,导师的老伴感冒了,他开了个方子,还颇有疗效

也许是由于职业的缘故,当亓洪兴越来越了解宇宙的浩瀚和时空的无限后,竟越来越感到人生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近年来,我越来越喜欢读哲学著作,尤其是古籍。”通过与古人的对话,不断反思着人生,“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人过度追求名和利,就与人生的意义南辕北辙。”

一次,妈妈患病到医院就医,排了半天队,医生看两分钟就开了药,吃后毫无起色。于是,他就买来中医书籍自己学习钻研、配药熬制。“一开始直接摸不着头脑,但我多年的科研经验告诉我,一看就懂的绝不是好东西。”

就这样,经过几年的摸索,他成了自学成才的中医,且小有名气。每次回到莱芜老家,看到谁生病了,或者有同事头疼发热的,他就开个方子。“大家都说疗效不错,就连导师都对我的方子很信任,师母感冒了,就拿去给她吃。”

读哲学、研中医,让他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而这又让他在科研中宁心静气、行稳致远。

新闻推荐

48名志愿者看望孤寡老人筹集9000余元物资 为30位孤寡老人送去慰问品

志愿者将慰问品送到孤寡老人手中□记者刘然摄晨刊讯(记者刘然)2月4日上午,莱芜凤城公益积极响应团市委号召,组织48名志愿者到寨里镇、羊里镇、方下镇、杨庄镇看望慰问30位孤寡老人,为他们带去了慰问...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