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保培育“三辣一麻”生长新沃土 莱芜市实施土壤消毒、践行绿色发展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王军 通讯员 何海 魏海刚
●核心阅读 莱芜市地处鲁中,山清水秀,农业特色鲜明,以姜、葱、蒜和花椒为代表的“三辣一麻”产品驰名国内外。其中生姜、大蒜、葱常年种植面积55万亩,年产量110多万吨,农民户均3吨多。2017年,农业实现增加值58.50亿元,同比增长5%;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00元,同比增长8.5%。全市农产品出口额实现37.13亿元,占出口总额的52.8%,连续3年占全市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以占全省1%的耕地、1.5%的人口创造了全省13%的蔬菜出口额。但您可否想到,在傲人的成绩背后,有一批农业植保工作者在默默打造优质“三辣一麻”生长的沃土,在莱芜的田野上书写着丰收的希望,努力为农业生产、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瞄准主导产业振兴短板
在“三辣一麻”中,生姜的地位尤其明显,是全市主要农业经济收入来源之一,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左右,被誉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摇钱树”。土地复种指数越来越高,连作重茬愈加普遍,由此引起的土传病害发生越来越严重,如姜瘟病、腐霉根腐病、线虫病(癞皮病)等各类土传病害日趋严重,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土传病害一度成为制约生姜产业发展的重大障碍因素,是生姜产业发展振兴的明显短板。而当时的主要防治产品甲基溴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负面效应明显,它是较强的神经毒物,严重威胁施药人身体健康;同时它有破坏臭氧层作用,早在1992年,国际社会就明确将甲基溴列入受控物质,并要求2015年前必须加以淘汰替代。为履行国际约定,生产优质农产品,保护人类健康,莱芜植保工作者自2008年起,勇敢地挑起了重担,开启了甲基溴替代的10年征程。
创新研究科学解决方案
甲基溴替代是挑战,更是生姜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机遇,莱芜市秉承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把开展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实施土壤消毒、改良和修复作为保障全市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动力和突破口,精心组织,深入推进。植保部门着力组织在农业龙头企业的生姜基地、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大棚基地等开展甲基溴替代品、替代技术的试验研究,先后反复试验筛选了氯化苦、棉隆、氰氨化钙、威百亩、阿维菌素等一系列甲基溴替代产品,并进行了替代品最佳用量、最佳用法等配套技术研究。通过试验研究表明,使用氯化苦亩用30公斤熏蒸后平均防治效果达到87.7%,平均亩产达到5509.2公斤,增产16.28%;使用棉隆亩用30公斤熏蒸后平均防治效果达到85.4%,生姜平均亩产达到5534公斤,增产16.38%;使用威百亩每亩65公斤,防治效果平均达到71%,生姜平均亩产达到4550公斤,增产11.8%。同时进行了臭氧技术土壤消毒技术试验研究。为提高生姜土壤熏蒸消毒的工作效率和实施效果,在技术相对成熟后,又组织开展土壤熏蒸机械的改良试用试验和观摩。历经几年的不懈努力,先后研制颁布了《生姜生产技术规范》国家标准(GB26584—2011)、《连作生姜田氯化苦土壤消毒规程》(地方标准)、获省科技进步奖的《生姜规范化生产技术》等,一整套替代甲基溴的土壤熏蒸消毒的解决方案逐步形成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着力抓好技术推广应用
广泛开展培训。农业部门举办培训班32期,通过课堂理论讲解与现场观摩的方式,培训生姜种植户、农民技术员、农资经营户等3万人次,广大姜农充分认识到了淘汰和替代甲基溴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进一步掌握了土壤熏蒸消毒技术。做好宣传推广。先后在莱芜电视台、广播电台、莱芜日报等专题宣传36期,与中央电视7台《科技苑》联合制作播放甲基溴替代技术专题节目2期。先后张贴甲基溴替代宣传图片2000幅,发放20000多份技术明白纸。开展研讨观摩。先后多次组织甲基溴替代技术观摩会,氯化苦、棉隆等土壤熏蒸消毒剂示范应用现场观摩会,全国农业行业甲基溴淘汰项目研讨会等。连续5年应邀参加了国际土壤消毒大会并荣获土壤熏蒸消毒技术全国先进单位。农业部、农民日报社及省农业厅多次到该市调研采访。组建服务队伍。土壤熏蒸消毒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为解决应用问题,在全市组建15支土壤消毒专业熏蒸队伍,组织对操作员进行专业培训,指导对种植区开展专业熏蒸承包服务。社会化服务队以规范有效的全程服务模式,保证了熏蒸处理效果,解决了企业和农民的后顾之忧。目前,莱芜市氯化苦、棉隆等甲基溴替代产品和非化学替代技术的使用已从最初的研究摸索走向模式化、机械化操作,在莱芜大地上遍地开花。
绿色防控成效十分显著
十年磨一剑。10年的探索实践使甲基溴替代成效显著,几十年来一直困扰莱芜市的生姜姜瘟病和烂脖子病这两大病害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其它土传病害也得到了有力控制。在此基础上,莱芜市集成推广生姜双膜一网、光营养综合调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等绿色控害高产优质关键技术,用现代科技催生培育了“三辣一麻”沃土,为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促进了全市生姜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市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53个,全市生姜品牌达到30多个,莱芜生姜荣获“2016全国果菜产业十大最具影响力地标品牌”、“2017全国十佳蔬菜地标品牌”、首批山东省十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6年莱芜生姜公共品牌评估价值达到123.66亿元。“世界生姜看中国,中国生姜看莱芜”品牌效应初步形成,“莱芜姜、保健康”产品理念深入人心,“人均十吨钢、户均一吨姜”已成为莱芜响当当的产业名片。
2017年春节,莱城区寨里镇魏王许村魏清伦老人生姜喜获丰收后,高兴地自编自写了春联,上联:土壤熏蒸效果佳;下联:安全高效乐万家;横批:科学种田。农民的喜悦让植保人倍感欣慰。但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土地复种指数越来越高,连作重茬愈加普遍,由此引起的土传病害等有害生物的威胁更大,必须进一步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农业有害生物绿色治理,为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促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农民持续增产增收做出新努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成晓雷)为了用实际行动践行“三亿人上冰雪”,进一步落实“助力2022年冬奥会”向更多人传递冰雪运动所带来的快乐。2月4日上午9时,在雪野滑雪场举办的莱芜市第二届冰雪节暨“金鼎杯”山东...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