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非国有博物馆迎来发展“春天”

莱芜日报 2018-02-05 08:10 大字

□本报记者 郭延冉

近年来,莱芜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博物馆条例》和山东省政府《关于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服务意识———

▲山东棋山民俗博物馆一隅。 (记者 郭延冉 摄)

记者从市文物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展各类民俗博物馆、乡土博物馆40余家,其中,在省文物局备案的非国有博物馆有13家,均免费开放,部分博物馆场馆面积、展陈形式、藏品数量达到了全省非国有博物馆前列。

制定政策 为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13年以来,莱芜市结合实施“乡村记忆”工程,不断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助推民间力量建设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民办博物馆。2016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加强文化、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有效整合,融入民俗风情、现代科技等文化元素,支持各类民营博物馆、美术馆、乡土博物馆和民俗文化村建设”;2017年,市政府出台的《莱芜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对博物馆业发展进行了重点规划,其中,打造齐长城民俗博物馆、孟姜女民俗文化博物馆、上法山村史展馆、长勺之战博物馆、鼓乐文化博物馆等纳入了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莱芜市文物保护与利用条例》明确提出:“非国有博物馆、非国有文物保护单位向公众开放、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推动建立中小学生定期参观博物馆的长效机制,鼓励学校结合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为全市国有、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为博物馆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落实措施 大力扶持各类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壮大

在认真落实各项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扶持政策基础上,莱芜市从实际出发,狠抓措施落实,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积极协调非国有博物馆建设用地,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为新建博物馆解决用地问题,支持博物馆利用闲置厂房、商店作为馆舍设立非国有博物馆。加大行政支持力度,市文广新局、市文物局组织力量,积极配合博物馆主办单位做好博物馆的规划、备案和管理业务的服务工作,做到现场勘查、规划指导、业务培训与博物馆备案审批工作同步进行,确保了非国有博物馆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同时,充分发挥市、区文物保护委员会的作用,统筹协调解决非国有博物馆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教育、科技、民政、财政、国土资源、旅游等部门也根据各自职责,在教育功能发挥、科研活动、合作交流、政府政策信息服务等方面,赋予非国有博物馆与现有国有博物馆同等待遇,有力地促进了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

注重实效 充分发挥各类非国有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在博物馆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市文物局支持非国有博物馆根据自身特点、条件,以“让文物说话,讲莱芜故事,展地区文化”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青少年教育和社会文化教育。山东亓氏酱香源民俗博物馆、山东山歌榨油博物馆、泰顺斋南肠博物馆等注重发挥“非遗”项目的作用,常年坚持开展民俗和民间传统文化教育。亓氏酱香源民俗博物馆的“走进亓氏酱香源,传承优良家风家训”展、泰顺斋南肠博物馆的口镇南肠代表性藏品展等都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多福砚博物馆以“回归砚田、耕读继世”为主题的多福砚文化系列展,通过“馆藏多福砚进社区”、“回归砚田、耕读继世”多福砚文化进校园、“砚文化讲座”等活动,吸引民众关注博物馆、关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当天,各非国有博物馆积极组织各具特色的展览和进社区、进校园活动。2017年博物馆日期间,市多福砚博物馆邀请市旅发委及旅游行业有关人员参加了多福砚传统文化展,万福山民俗博物馆邀请市冬泳协会和摄影协会到馆参观,市幸福童年摄影艺术博物馆邀请海天机械厂职工到馆参观,山东泰顺斋南肠博物馆、莱芜市华山民俗博物馆、山东巧夺天工博物馆等非国有博物馆也进行了统一的开放宣传活动,充分发挥了各类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微评

保护民俗文物留住共同乡愁

□郭延冉

城镇化的脚步在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回不去的故乡和生活,成了很多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乡愁。窗上挂串红辣椒、客厅摆个猪食槽做鱼缸,用碾轧出各种杂粮面蒸窝头……乡愁有不同的寄托,或是旧时家居陈

设,或是舌尖记忆,或是父母亲人,或是儿时玩具。乡愁,

并不是多愁善感的喟叹,更不是无病呻吟,而是人们与

过去生活的情感对话,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坚守。

新型城镇化建设一方面让百姓过上了更便利、更

幸福的生活,另一方面,故土难回、旧居不再,老一辈人

的乡愁无处寄托,年轻一代找不到与过去对话的载体。

令人庆幸的是,有一群人在竭力保护着即将消失

的民俗文物,政府部门也越来越重视民俗文化

的保护与传承。

民俗文物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显著

的地域特色,反映着一个地区、一个时代下人们

的生产方式、民俗制度、时代特征以及精神面貌,

真实地记录了社会的发展变迁。笔者认为,以博物

馆的方式留存、保护民俗文物,免费向社会开放,

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活动,发挥其教育功能,既能留

住老一辈的记忆,又能吸引更多市民关注、了解

本土文化,唤醒群众的文化保护意识,更好地传

承优秀传统文化,留住共同的乡愁,进一步滋养

社会文明。

新闻推荐

莱芜东收费站志愿者参加爱心公益活动

本报讯(记者董婧)近日,莱芜东收费站青年志愿者们积极参加莱芜市暖冬爱心公益服务队在莱钢举行的“爱心黄手环照亮回家的路”黄手环发放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们耐心地向老人讲解黄手环的用处,并亲自...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