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穷花椒”变成致富果

莱芜日报 2018-02-02 07:52 大字

□本报记者 鹿振林 通讯员 袁吉官

过去村民们常抱怨种花椒下力多挣钱少,在西凤阳村驻村“第一书记”韩会涛的努力下———

腊月里,记者来到莱城区牛泉镇西凤阳村新建的花椒加工厂。

车间里,花椒加工机嗡嗡轰鸣,粗花椒经过筛选、除杂等工序,摇身一变成了“精品花椒”。驻村第一书记韩会涛向村民们解释:“品质创造价值。花椒品质提升了,价格才卖得上去。”

两年前,市科技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韩会涛来到西凤阳村担任“第一书记”。上任第一天,他就下决心要把西凤阳村头上的“穷帽子”摘掉。

西凤阳村年产花椒30多万斤,是莱芜市花椒种植第一村。然而这些年,西凤阳村一直戴着“省级贫困村”的穷帽子。韩会涛分析原因,一是花椒大多是粗加工,附加值低;二是销售渠道狭窄。他说:“花椒没有形成品牌,利润都流失在经销环节了。”

驻村不到两周,韩会涛就将全村的老党员和贫困户挨个走访了一遍,了解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分析对策,探索脱贫路径。韩会涛和村“两委”干部多方考察,最终决定发挥本村优势,拿出了“花椒致富”方案。

去年,西凤阳村创建为市级优质花椒种植科普示范基地,投资4万元培育优质花椒40多万株,销售利润用于给贫困户分红。村里还成立了“莱芜市莱城区凤向阳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对花椒进行统一管理、收购和销售。

经营离不开专业人才。村里将建好的花椒加工厂承包给村里的花椒种植大户,同时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厂里打工,这样既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同时每年为集体增收3万多元钱。

村党支部书记亓永明竖起大拇指:“韩书记来了以后,我们村年年有项目,实现了大发展。”

新闻推荐

难忘寒假中的年味穿新衣 放鞭炮

□记者张鸿儒人物档案张明媛,今年11岁,在钢城区实验学校上小学4年级。她告诉记者,她对今年的寒假充满期待。张明媛说,寒假里最开心的事就是过年了。大年三十,是除夕,在那天的一大早,一家人穿着新衣服,到...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