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让农村生活更好起来

莱芜日报 2017-12-29 07:12 大字

□本报记者 武希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这一目标的总体要求和落脚点在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而在这其中,提升乡风文明水平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近年来,莱芜市大力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加快建设“四德工程”,深入开展农村普法全覆盖,全市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农村文明程度有了显著提升。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而在这其中,乡风文明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把乡风文明建设融入乡村振兴的全过程,使其成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和有效抓手,切实处理好富口袋和富脑袋的问题,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莱城区高庄街道文艺爱好者自发组织成立艺术团,利用空闲时间进行排练,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资料图片 记者 张宪政 报道)

让文明乡风吹遍美丽乡村

□武希刚

乡风文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更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所在。

随着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加广泛,不仅对“求富、求美”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求知、求乐”需要也日益增长。近年来,莱芜市以乡村文明行动为抓手,乡风文明建设实现长远发展,群众的文明意识和文明水平有了很大程度提升。但也要深刻认识到,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推进,农村社会一些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出来。突出表现为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部分群众文明素质不高、少数群众热衷攀比、群众主人翁意识不强等等。这些问题背离了乡风文明要求,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夯实基层基础,努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在此基础上,要有标准,倡树文明风尚;要有榜样,注重模范引领;要讲法治,营造良好氛围;要干实事,密切服务群众。同时,要注重挖掘传统文化,充分依靠“新乡贤”的引导作用,使得乡风文明成为全社会、全要素共同参与的自觉行动。

倡树文明新风

莱芜探索

和谐新风村村吹

村庄变美了,村民变富了,村民淳厚朴实的民风也得以保存。这是近年来钢城区东马泉村大抓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几年前,东马泉村将村内小塘坝扩容为18.7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发动村民义务出工,仅用两个月时间就修建了20华里环山路,架设了3座营林桥,打通了富民之路。“出义务工”是东马泉村多年来一直保留的优秀传统。现在,每逢农田水利、道路建设、造林绿化等公益事业,东马泉村村民都会主动出工出力,从不计劳动报酬。东马泉村也先后被评为全省生态文明村、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

和谐新风村村吹。高庄街道曹家庄村推行丧事简办,53年坚持举行追悼会,42年坚持丧事不破孝、32年坚持逝者统一进公墓。鹏泉街道后宋村与市殡仪馆签订协议,村里的丧事全部在殡仪馆举办。方下镇沈家岭、口镇下水河等村修建喜事服务大厅,免费为村民结婚提供服务并辐射周边村。牛泉镇毕毛埠村把养老孝老情况作为村民享受村级惠民待遇的必备条件写入《村规民约》,对不履行养老义务的村民,在浇水、用电等方面不予以照顾,把道德这种“软约束”,转化为“硬规范”。

推进措施———

用好红白理事会和“善行义举四德榜”,推进丧事简办、婚事新办、孝德工程,引导群众破除婚丧陋俗、倡树文明风尚。要久久为功、持续用力,强化宣传舆论引导,加大教育惩治力度,防止治出现问题反弹。

弘扬法治精神

莱芜探索

“法律顾问”解了基层法治难题

“项目招标、合同起草、法治宣传、诉讼代理、拆迁安置等工作,请包村律师全程指导把关,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杜绝了各种违法违纪问题。”雪野旅游区雪野镇邢家峪村依托包村律师,不断提升村集体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得益于莱芜市大力实施的“百名律师包千村”行动,全市1067个行政村(社区)全部聘请了法律顾问。

为解决基层党员群众法治意识淡薄、依法办事能力差等问题,通过政府出资购买服务,莱芜市为全市1067个行政村(社区)全部聘请了法律顾问,实现了基层普法全覆盖。

法律顾问由各区以双向选择、公开招标等方式选聘,承担村(社区)法律顾问、调解指导员和法制宣讲员等职责。建立健全村级法律顾问工作联系、重大信息报告、调整退出等制度,制作公示牌和法律顾问桌牌,编印《“百名律师包千村”通讯录》,印制工作日志,开展“案例普法集中宣讲”活动,编印《农村案例普法读本》,在全市重点培养典型示范村100个,评选表彰最佳村级法律顾问20个,选编典型案例86个。

推进措施———

要坚持法德共建,把宣传法律知识与宣传道德准则结合起来,深入推进“百名律师包千村”行动,开设法德讲堂,建设法德主题广场,引导群众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

建设和谐村居

莱芜探索

村里有个“庄户法庭”

“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户。”钢城区颜庄镇柳桥峪村积极推进和谐治村新模式,探索建立了“庄户法庭”,帮助村民化解矛盾纠纷,得到群众好评。

为提高乡村文明程度,柳桥峪村党支部积极筹划,成立了由村民代表组建的“庄户法庭”。“法庭”由村民投票选出的村支部成员、村民代表、党员代表、老干部代表、村民小组长等组成,分层次运作。“庄户法庭”秉公办事,通过说服教育、民主协商等方式,处理村民日常矛盾纠纷。尽管“庄户法庭”的裁决结果并没有强制约束力,但由于是大家公议,且公道正派,村民就产生了无形的道德约束力。“庄户法庭”的出现,让村民们多了一种文明处理争端的途径。多年来,有了矛盾纠纷,村民的第一反应不是“相互找茬”,而是找到“庄户法庭”来“裁决”。

推进措施———

广大农村是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沿阵地,也是防止矛盾激化的第一道防线,必须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探索建立“和事佬”机制,用好老党员、老战士、老教师、老工人等“新乡贤”群体力量,及时化解群众日常生活性矛盾,避免小矛盾演变为大问题。

顺应群众需求

莱芜探索

村民足不出村享受一站式服务

近日,莱城区口镇下水河村村民陶云英来到村里刚刚建成的党群服务站咨询供暖问题,在得到值班党员的耐心答复后,她满意而归。“自从村里建起了这个党群服务站。俺有啥问题直接来咨询就行,比原先可方便多了。”陶云英说。

如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今年7月份,口镇下水河村建成莱城区首个村级党群服务站并投入使用。党群服务站分为便民服务大厅和党群教育展室两部分。便民服务大厅设置党员服务岗、社会保障岗等6个服务岗,为村民提供“一站式”全程代理服务。党群教育展室设置“闪光足迹、红色记忆等6个区域板块。“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党群服务站的作用,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培训,为群众多做好事实事。”下水河村党支部书记郑传尧说。

推进措施———

要加快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拓展功能,创新完善服务方式,努力打造成为融合便民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服务、创业服务、文体活动、群众议事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阵地,打通服务党员、服务人才、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快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记忆文化展室、农家书屋等活动场所,大力弘扬莱芜梆子、花鼓锣子、长勺鼓乐、皮影戏、蟠龙梆子等民俗文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培养农民演员队伍、组建庄户剧团或文艺演出队,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深入开展“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百医进百村志愿服务”等活动,扎实推进基层卫生医疗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努力提高基层群众就医条件。

新闻推荐

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

12月27日,莱城区凤城高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017年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举行。整场文艺汇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节目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有慷慨激昂的器乐演奏、婀娜曼妙的舞蹈,有妙趣横生的课本...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