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桑蚕产业迈向“工厂化” 忻城县与信宜市携手提升桑蚕产业带贫益贫能力观察

来宾日报 2020-01-21 08:06 大字

同饮一江水,两广一家亲。粤桂协作扶贫机制启动后,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来宾市忻城县跨越500公里,成为“结对兄弟城市”。为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两城携手“斩穷根”,在共谋桑蚕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携手并进。

为进一步提高桑蚕产业效益,忻城县投入粤桂扶贫资金200万元,在古蓬镇上浪村、红渡镇六纳村建立现代标准化、流程化桑蚕生产示范点,探索“工厂化”生产新模式,通过标准化生产提升养蚕水平,流程化规范养蚕操作降低蚕病发生率,提高蚕茧产量,从而带动贫困户增收,进一步提升桑蚕产业的带贫益贫能力。

深入合作 共建标准化平台

忻城县素有“桑蚕之乡”称誉,桑蚕产业历史悠久,是忻城县脱贫攻坚“5+2”产业之一。目前该县桑园面积有25.82万亩,在广西排名第二,全县蚕农70759户,产业覆盖率为54.93%,桑蚕产业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信宜市确定忻城县作为对口帮扶县后,信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挂任忻城县委常委、副县长陈波多次带队考察忻城县桑蚕养殖大镇,组织牵线忻城县与广西桑蚕龙头企业时宜公司、桑蚕研究高校河池学院合作,成立农民合作社,由政府扶持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基地产权归村集体所有。

标准化生产基地使用标准化养蚕智慧云平台,加大种桑养蚕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力度,保障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由专家通过可视平台对蚕农开展标准化远程培训,在推广标准化养蚕技术的同时,在线帮助解决种桑养蚕问题。

创新模式 打造高质量产业

要实现忻城桑蚕产业高质量发展,忻城县与信宜市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种养模式,双方多次召开研讨会研判桑蚕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终就忻城县桑蚕发展“两步走”模式达成共识。

精蚕模式,提高家蚕成活率。一直以来,忻城县桑蚕产业发展以粗放型为主,养蚕死亡率高,严重影响蚕农收益。忻城和信宜两地达成共识,提出建立中蚕饲育基地,通过向蚕农提供抗病性强的中蚕(四龄蚕)提高家蚕成活率。该模式涵盖了保险公司、二次返利等,养殖过程中出现意外由与公司合作的保险公司承保、赔付(最高每张蚕可赔付一千元),蚕茧由企业高价收购。

种养分离,破解蚕业发展瓶颈。桑蚕产业发展的趋势是规模化和集约化,可以有效解决提高蚕农收益、提高蚕茧品质、发展村集体经济和解决蚕沙污染等问题,是忻城桑蚕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忻城县和信宜市扶贫协作队伍创造性地提出了种养分离模式,解决了制约产业发展的土地流转瓶颈问题。该模式的核心是不流转土地,由养蚕技术差、饲养条件差的农户负责种桑树卖桑叶,村集体或村民集资建设蚕房养蚕,通过标准化、流程化的饲育和公司的技术指导,蚕病全年死亡率能够控制在5%以下,蚕茧质量可以缫制5A级生丝。

以点带面 互利共赢同发展

目前,忻城县以古蓬镇上浪村、红渡镇六纳村标准化养蚕示范基地为平台,不定期举办贫困户养蚕培训班,组织学习养蚕技术、远程指导贫困户养蚕,提高贫困户养蚕技术,促进贫困户增产增收。

去年以来,红渡六纳基地通过“学习+务工”模式共带动14户贫困户务工就业,实现年人均增收约5000元;通过基地培训农户64户192人(其中贫困人口36户120人),学习标准化养蚕技术后的贫困户,养蚕收入年均增加2500元以上;古蓬上浪示范基地带动上浪村及周边的遂意乡、北更乡农户896户2947人种桑养蚕,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99户1049人。

另外,信宜市帮扶团队还积极协调广东高山动物药业有限公司、信宜市安然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企业到忻城县收购桑枝等中草药,反哺信宜市工业需求,实现协作双方互利共赢。去年11月21日,信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龙飞带队到忻城县红渡镇六纳村桑蚕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基地捐赠一批桑枝切割设备,助力加快建设“工厂化”桑蚕种养基地进程。□本报记者 张国锋 陈猛火 莫永娟 通讯员 罗文龙

新闻推荐

兜底保障“兜”出幸福生活 忻城县兜底保障脱贫工作综述 □石佳连

“有了低保金,我们的生活总算有了保障。”遂意乡弄江村贫困户樊文高看着低保存折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该县在开展农村低保...

忻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忻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