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量身造” 群众致富有盼头 忻城县与信宜市携手打造扶贫车间促脱贫
近年来,忻城县根据当地资源实际,结合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务工需求,通过引进粤企、粤资,实施粤桂扶贫协作扶贫车间项目建设,为不同的贫困就业群体“量身打造”了“工厂式”“居家式”“种养式”扶贫车间,并建立减贫带贫机制,推进产业脱贫和就业脱贫取得良好成效。
打造“工厂式”扶贫车间
实现集中就业
在信宜市协助对接下,忻城县成功引进福建厦门信荣达电子有限公司、广东富得森电子有限公司、凡丰工艺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在忻城落户、设立分厂、建立扶贫车间,吸纳贫困户进工厂务工,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解决了易地搬迁群众和“零就业”贫困家庭的就业难题,实现增收脱贫。2018年,忻城县认定就业扶贫车间12家,带动就业人数2116人,其中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201人;2019年至今,全县认定就业扶贫车间18家,带动就业人数652人,其中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81人。
此外,已获得认定的扶贫车间,由企业申请,经审核后,对符合条件的11家企业发放了带动就业补贴16.4万元。
打造“居家式”扶贫车间
探索灵活就业
针对不便于外出或集中就业的部分群众的就业问题,忻城县探索建立了“居家式”扶贫车间,为贫困群众灵活就业提供机遇。
投入广东帮扶资金250万元实施的忻城凡丰工艺品有限公司城南竹编扶贫车间项目,建设了约18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厂房,以纯手工竹篮、柳篮等编织为主,手工艺简单、易学,方便留守妇女、老人、残疾人等群体在家工作。通过按件计薪酬的方式,让本地农民不仅可到工厂就业,还可进行家庭分散式代工。由企业送订单下乡,统一配送原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配套机器和设备、统一上门回收,让贫困户照顾家庭和工作挣钱两不误。
目前,全县共有1036户进行家庭分散式代工,从事“居家式”编织工作,其中贫困户243户,实现户月均增收达1600元以上。
造“种养式”扶贫车间
实现自主就业
忻城县依托传统特色种养产业资源优势,聚焦产业发展,推动贫困群众自主发展就业。两年来,忻城县因地制宜,先后投入广东帮扶资金1636.95万元,在大塘镇九龙村、古蓬镇上浪村、红渡镇六纳村、果遂镇龙马村等地创办了7家“种养式”扶贫车间。通过委托村委运营和管理、企业与经济能人合作、群众集中自养、带动务工等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家庭收入。
一是采取“龙头企业+村委”的经营模式,实行保底收益支付或首年定额支付,由龙头企业按项目总投入经费的8%或协议定额向村委支付租金,作为村集体经济稳定收入。项目全部建成后,村集体经济收益覆盖61个贫困村,年收益最低达1.95万元,最高可达24万元。
二是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贫困户”“基地+贫困户”模式,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合作发展产业或务工就业,带动贫困户增收。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带动贫困户6200多户发展产业,实现每户年增收5000元到3.2万元。
目前,已建成“种养式”扶贫车间2个,受益贫困人口210人,实现月均增收3000元,为全县贫困人口就业提供了新选择、新路径,有效扩大就业,助力脱贫攻坚。
■晚刊记者 张国锋 陈猛火 莫永娟 通讯员 罗文龙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如今,来宾市主城区面积扩大到49.92平方公里,相继建成20多座城市桥梁,城市主干路网体系不断完善,着力打造山水园林...
忻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忻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