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桑蚕“吐”出脱贫大产业

来宾日报 2019-11-11 09:19 大字

(上接第一版)

也正是得益于这样标准化、规范化的专业种养模式,六纳村标准化桑蚕种养示范基地今年下半年正式投入运行后便取得“开门红”,下半年8月10日至10月18日近两个半月时间,一共养殖5批11张桑蚕,购买贫困户桑叶37604斤、产茧2328.5斤,实现总收益58566.5元。

六纳村上纳屯的贫困户黄罗在加入合作社之前,由于技术和场地有限,桑蚕种养一直是粗放型,人蚕共住导致卫生条件差、种养技术水平低的难题一直困扰着他。“上半年因为病虫害,好几批蚕都颗粒无收。”因此,黄罗在基地试运营结束后果断加入,用自己4亩地种桑供叶,再加上平时务工的工资和分红,两个半月内获益超1万元。“这1万元含金量高哦,相当于我过去一年的养蚕收入,这个钱赚得非常满足!”

在30公里外,忻城县古蓬镇上浪村的桑蚕特色种养模式同样风生水起。参与技术指导的广西汇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主任黄国秀向记者介绍,“上浪模式”主要在小蚕共育上下功夫,但是有区别于其他散户培育的3龄小蚕,他们则培育4龄小蚕。“4龄小蚕病虫害发生率不到5%,相比3龄小蚕30%~50%的病虫害发生率,许多蚕农更愿意选择我们,况且生长周期更短,收效更快。”黄国秀表示,目前上浪村各项小蚕共育技术设施设备正在逐步完善中,前来问询的蚕农也络绎不绝,“上浪模式”焕发巨大生机。

“忻城有26万亩的桑叶种植面积,桑蚕产业是忻城传统支柱产业之一,然而粗放分散型的种养模式一直制约着忻城桑蚕产业的发展。”共建龙头企业和高校——广西汇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河池学院桑蚕专业教师安慧告诉记者,这样的传统模式亟待改变,再加上当前忻城县委、县政府把桑蚕产业作为重要脱贫产业,给予实行标准化种养的“六纳模式”“上浪模式”以高度支持,忻城的桑蚕种养逐渐焕发新生机。“再加上忻城地理环境适合种桑养蚕,往年桑蚕产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企业和高校将发挥所长,服务地方桑蚕产业,把忻城桑蚕产业做大做强,建立起忻城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产业化蚕桑新产业模式。”安慧说道。

新闻推荐

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忻城县实验小学 罗昕彤

我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六年级学生,我喜欢打篮球、看电视和看书,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玩电脑。曾经因为玩电脑的事,我对爸爸妈妈撒谎...

忻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忻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