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子母车间”开辟贫困户增收新渠道
10月9日,在忻城县北更乡电子扶贫车间,65岁贫困户蒙文连一边陪着孙女写作业,一边组装电子元件。该扶贫车间自去年成立以来,已吸收近40名村民进厂就业,其中贫困户有18人。蓝德龙/摄
本报忻城讯(记者/蒙进煌通讯员/蓝春青)“以前,不出去打工就没有收入,现在扶贫车间建到小区,子车间移到家里,我在家也能打工挣钱,真好!”10月15日,忻城县城南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薰衣草庄园小区搬迁户陆小珍说,没想到像她这样腿脚不便的人,一个月在家编竹篮还能挣到1500元以上工资。她由衷感谢党委政府的关心,感谢凡丰竹篮编织扶贫项目的实施。
该扶贫项目由广东企业引进,产品主要为竹篮、木篮、柳篮等手工艺品,产品行销国际市场。目前,该项目县级建设已在城南新区落成,建成城关镇和思练镇2个扶贫车间,带动贫困户就业50多人,实现每户月增收1600元左右。
忻城县在各乡镇建起扶贫车间后,进一步深入地把它推广到村屯、农户家,扶贫车间呈现“总-分”形态,被称为“子母车间”。凡丰竹篮编织厂是全县11家实施“子母车间”模式的企业之一。该车间让群众除了可以到企业就业外,还能通过“车间连户”的模式灵活就业,即由企业送订单下乡进户,统一配送原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上门回收、统一配套机器和设备,支持有条件的农民进行家庭作坊式代工,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近年来,忻城县根据劳动力分散的状况,推进“工厂式+居家式”的“子母车间”建设,让行动不便的贫困户可以在家里接一些手工活、计件活。
目前,该县推广这种“子母式”扶贫车间,开辟了贫困户增收新渠道,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全县11家企业在工厂内设置扶贫车间,带动贫困群众就业500多人。其中,“子母车间”已覆盖全县12个乡镇,带动300多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
该县除了对生产类就业创新开发“子母车间”,还大力创新种养类、贸易流通类、乡村旅游类扶贫车间的就业模式——
以种植、养殖基地为依托,通过用工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建设种养式扶贫车间,带动贫困户规模发展“5+2”特色产业。其中,参与桑蚕产业的贫困户有1万多户,预计年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借助新型流通业态,建设贸易流通式扶贫车间,推进线上线下结合,打造“一村一品”“互联网+扶贫”模式,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实现就业增收。2018年,全县已有1万名贫困群众依靠电商、参与电商实现脱贫摘帽。同时,依托地方旅游资源优势,建设乡村旅游式扶贫车间,通过餐饮、民宿、景区管理等途径,吸纳1000多贫困人口就业。
目前,该县共建有扶贫车间89个,带动贫困人口创业就业1万多人,基本上解决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问题。
新闻推荐
9月28日,由忻城县图书馆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朗诵比赛,在图书馆多功能厅精彩上演。比赛中,8位选手依...
忻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忻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