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建水厂 惠民五千余 □本报记者 莫植彬 陆娜
9月5日上午,当记者和忻城县城关镇弄洪村第一书记谢恩瑜,驱车登上弄海屯东面海拔320多米的自来水厂工地时,工地竟空无一人,只有4米多高的一座大水池和三间未完工的工房、泵房静静地耸立着。
站在水池和工房之间的一块水泥盖板上,谢恩瑜指着它介绍:“这个下面是沉沙池。水从深谷地下河中抽上来后,先进沉沙池,然后再抽到大水池中,大水池利用自身高度优势,通过大水管分流到屯、到户。”来自市水务集团的谢恩瑜对此稔熟于心。
这座兴建在大石山中的自来水厂,的确与这位有供水专业知识的人有关联。
这事还得从去年说起。2018年3月,谢恩瑜从市水务集团到弄洪村任第一书记。在驻村调研的过程中,他发现弄洪村最大的问题是缺水,全村17个自然屯的3400多名群众,吃水基本是靠集雨进水柜。建水柜是初步解决大石山区群众缺水问题的一个好措施,但它也有两个缺陷:一是水源不稳定,有雨则有水,无雨则无水;二是贮水时间长达数月,有些水柜无盖,水的自然净化能力差,水质不达标。同年4月,忻城县为解决2019年脱贫的弄洪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又下达11个屯级大水柜的建设任务,要求每个屯都建有一个集中供水的大水柜,每个水柜计划投资30万~60万元。
看到这份投资计划,自来水公司出身的谢恩瑜迸出个大胆的想法:可不可以把这部分钱集中起来建个自来水厂,这样可一劳永逸地解决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谢恩瑜把他的想法和群众、村干部、镇干部交流,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然而,问题又来了,水源在哪里?经了解,他发现在弄海屯东面有一个深岩,下面长年有水。
有水就有希望!随后,谢恩瑜忙开了:亲自到现场查验、请县水利局专家做技术勘测、起草建自来水厂报告……
现场施工是从今年4月开始的,谢恩瑜每周都要到施工现场看看进度。为方便谢恩瑜工作,市水务集团专门“挤”出一辆有越野性能的车给他使用,期限是到年底。在回村委的路上,谢恩瑜告诉记者,项目很快得到了批准,但中途又“横生变故”,相邻4公里远的果遂镇加书村干部得到弄洪村建水厂的消息,强烈要求加入到供水范围中,解决全村近1800人的饮水问题。后来,项目建设的范围就扩大到了加书村。
回到村委后,记者从侧面了解到一些加书村找水的“困难史”:1971年至1979年,打隧道引水,隧道通,水源无故消失;1979年至1982年,修了3年的通水水渠,水源抽水3天就干,改抽水变成群众挑水;此后,全村5个屯的大部分群众就依靠每个屯的大水柜和自家的小水柜通过集雨水来解决饮用水问题。
为了解工程的基本情况,记者电话采访了忻城县水利局有关人员,得知该项目投资520万元,可解决弄洪村15个屯、加书村5个屯近5000名群众的饮水问题。目前,工程已完成52公里中40公里的水管铺设、2.7公里的高压线路架设及变压器安装;两座大蓄水池一座已完工,另一座已在浇注;沉沙池、泵房正等候设备安装,工程预计在今年9月底完工。
在和记者告别时,谢恩瑜说他非常感谢那个消息的“泄密者”,让这个工程能解决这么多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并邀请记者在通水时再来采访,共同分享那一刻大石山区的喜庆时光……
新闻推荐
记者叶露婷通讯员杨建荣晚报讯离开会还有十几分钟时间,半塘路某项目部保安吴先生与工友在门口闲聊,突然,两名男子上前就把吴...
忻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忻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