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颖悟绝伦 壮医小“华佗” ——记忻城县优秀壮医传承好少年刘艺媛

来宾日报 2018-10-13 11:12 大字

八卦走罐、拔罐、针灸、按摩……一套壮医技法动作做起来有板有眼、娴熟老练,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都不会相信一个年仅11岁的少女能完成如此高难度的壮医治疗技法,她就是忻城县实验小学五年级3班的刘艺媛。

刘艺媛是忻城县壮医药刘氏家族第七代传人。由于家学渊源,她学习壮医已经超过5个年头了。不仅当地乡亲父老对她的医术口口相传,就连壮医药事业开拓元勋、壮医首席专家黄汉儒在听闻她的事迹之后也啧啧称奇。在亲身体验了刘艺媛的拔罐、按摩技法后,黄汉儒更是对她小小年纪就拥有如此精湛的壮医手法赞叹不已,今年8月欣然收她为徒。黄汉儒感慨,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壮医的未来。

耳濡目染

从小就有一颗好学的心

忻城县城关镇古尧村刘氏壮医,是极少数的壮医传承世家之一,家族中关于壮医药的传承有记录的就有200多年的历史,传到刘艺媛的父亲刘力这一代已经是第六代。刘力在家里开有壮医药诊所;刘艺媛母亲是学医的,也跟着丈夫一起给附近及远道而来的病人看病。刘艺媛从小就与别的孩子不同,不喜欢外出玩耍而是喜欢跟在父母身边打转,耳濡目染之下对壮医产生了浓厚兴趣。

“爸爸,这是什么药啊?”

“为什么按这里会让人舒服?”

“拔罐真厉害,我也要学。”

“艺媛从懂事起就对壮医有着非常大的兴趣。我们在给人看病、治病、抓药时,她总是在旁边好奇地问这问那,兴趣十足。”刘力说。

刘力看到女儿对壮医如此感兴趣,便萌生教导女儿学壮医的念头。从6岁起,刘力就开始手把手教女儿如何给患者按摩,7岁起教她学习拔罐,然后就是辨药、针灸……看着她认真学习的样子,刘力倍感欣慰。刘力告诉女儿:“这是我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医术,它能让病人摆脱疼痛,你要好好学。”

每次看到一个个病人经过父亲的治疗而恢复健康或者减轻痛苦,刘艺媛都感到很高兴,并暗暗下决心要把壮医学好,帮助更多病人摆脱病魔的困扰,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胆大心细

实践中学到不俗的本领

近日,正值周末,笔者来到位于忻城县城关镇古尧村的刘艺媛家。一进家门,一股浓郁的药香便扑面而来,只见约70平方米的诊所内,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药材和药罐。刘艺媛和父亲在患者之间忙前忙后。

刘艺媛在父亲的指导下一手持火罐,另一手持钳子夹酒精棉点燃,深入罐内中下端然后迅速抽出,再迅速扣在患者背后选定的部位(穴位)上,眼神坚定,手法一丝不苟。待一定时间后就开始起罐了,刘艺媛一手夹持罐体,另一手拇指按压罐口皮肤,然后非常顺利地把罐子拔下,整个动作可以说是快、稳、准。当看到患者拔罐而起的水泡后,刘艺媛拿着早已准备好的银针,轻轻地把小水泡挑破、擦拭。

“我爸说这些小水泡都是病体排出的湿气和毒素,按我们壮医的疗法,拔罐后把湿气和毒素透出体外再挑破,更利于排毒。”刘艺媛一边治疗一边介绍。

“艺媛胆大心细,都能给人看病了。我们村里像她这么大的小孩看到打针、出血还怕得很呢。”到诊所看病的乡亲总是不吝啬自己对刘艺媛的夸赞。“小小年纪就这么厉害了,长大后肯定又是一位名医。”

兰质蕙心

心愿是把壮医传承下去

壮医除了技法重要之外,如何辨药、采药也很关键。为了能把壮医学好,刘艺媛只要有时间都跟着父亲上山采药。

有时天刚蒙蒙亮,刘艺媛就和父亲背着背篓,拿着镰刀,向大山进发。“有些草药长在深山老林、人迹罕至的地方,山上根本没有路,都是披荆斩棘上去,有时候衣服都被勾烂,手臂也被划伤,艺媛都能坚持下来。”刘力说,为了采到需要的药材,有时一出来就是一整天,中午就随便吃点干粮,饿着肚子满山跑,忍受蚊虫的叮咬,晚上再一身泥草一身汗地回来,非常辛苦。

“在山里走得多了,跟着爸爸和其他长辈学习,自然就认识很多中草药,再苦再累也值得。”说起上山采药的收获和感受,刘艺媛一脸的满足。

刘艺媛不仅学壮医很刻苦,在学校的表现也不错。自入学以来,她基本上每个学期都获得“三好学生”“成绩优秀奖”等荣誉称号。

“刘艺媛是我最好的同学和朋友,我们都叫她‘小神医\’,她做事认真、勤奋好学、不怕苦不怕累,我要向她学习。”同班同学何佳怡说。

在父母、老师、同学等很多人眼里,刘艺媛是一个有毅力、品学兼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活泼可爱的壮乡小姑娘。

“我喜欢中医壮医,长大后要到医药大学学习中医,让我们的中医,特别是壮医学很好地传承下去,造福父老乡亲。”说起以后的理想,刘艺媛乐呵呵地说。

家学渊源,兰质蕙心;勤奋好学,坚韧不拔;胸怀梦想,用心追逐。刘艺媛在民族医学的追梦路上,自强自信,阔步前行,展现出了新时代好少年的蓬勃英姿。□蓝德龙

新闻推荐

代言人捧红忻城特产

本报忻城讯(记者/蒙进煌通讯员/蓝冬林)糯玉米、百香果、古法红糖、桑蚕产业、文化产品……9月29日,在“我为家乡代言”忻城...

忻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忻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