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 “三举措”壮大村集体经济

广西日报 2018-10-11 07:54 大字

本报忻城讯(记者/蒙进煌通讯员/蓝春青)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面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现象,忻城县积极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方法,采取“入股分红”“光伏发电”“门面出租”三大措施,推进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目前,全县130个村已有88个行政村(社区)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其中贫困村为61个。

入股合作社,分红助增收,是措施之一。该县鼓励各村以“桑蚕、糯玉米、百香果、育肥牛、育肥羊”五大产业为根本,以扶贫资金、土地资源等参股农民合作社,委托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经营,收取红利,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农户增产增收。

目前,全县61个贫困村已全部建立种养合作社,实现贫困村专业合作社全覆盖以及每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万元以上。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五大产业发展队伍中,实现村集体、合作社和贫困户三方共赢。

“借光”生财,则是另一重要措施。该县依托光照充足的优势,因势利导,把光伏产业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通过整合上级、本级及粤桂扶贫资金2910万元,在60个贫困村实施“借光脱贫”项目,采取“项目配套、政府出资、共同受益”方式和“村委会+村民合作社”运作模式,落实光伏发电项目。目前,全县光伏发电一期工程已经全部安装发电设备并实现并网发电,装机容量1180千瓦,预计年发电量93万千瓦时,实现村级集体收益75万元。

门面出租,也是助力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该县盘活国有资产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将部分县直单位未用于办公的沿街门面选出51间,采取“党支部+村民合作社+资产”模式,经营权交由51个贫困村经营管理(即门面的所有权归原单位,经营权归贫困村),平均每个贫困村每年可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1万元。城关镇板河村仅门面租金就实现年创收4万元。

这三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举措,大大提升了村集体的“造血”能力,补齐了集体经济薄弱的短板。

新闻推荐

农民丰收节将至 忻城安东看点多

来宾网-来宾晚刊讯(记者莫永娟)为庆祝农历秋分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忻城县安东乡将于22日举行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暨...

忻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忻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