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从军梦 执着家国情 ——记忻城县欧洞乡应征入伍青年潘胤丞家庭
“本人要回家乡应征入伍,需要辞职,感谢公司近段时间来对我的信任和关照,望批准。”
“批注:同意辞职,当兵是最神圣的事情!”
这封辞职信的主人公,是22岁的忻城县欧洞乡应征入伍青年潘胤丞。
今年7月,因实习期间工作出色,潘胤丞大学刚毕业,就被桂林一家汽车销售服务公司留下。正式上岗不久,潘胤丞接到了父亲打来的电话,得知家乡已开始应征报名,潘胤丞一纸辞职信,返乡报名入伍,兑现了父子之间“大学毕业就参军”的约定,奔向自己的“从军梦”。
祖孙四代的军缘家国梦
当兵,是潘胤丞自小的梦想。“16岁之后,每当我问父母亲,什么时候能报名当兵,他们都说我身体太瘦,要多吃饭、常锻炼,加强学习,到毕业之后再说。报名参军,我一直盼望着、准备着。”接到父亲的“军令状”,是今年潘胤丞最高兴的事情。
潘胤丞曾祖父潘永辉1933年参军,参加过抗日战争,是那段烽火岁月里浴血奋战的英雄;祖父潘方团1965年入伍,是一名运输兵,当年辗转祖国南疆多地,保障了部队完成多次重大任务;父亲潘可光1989年入伍,在武警广东省总队服役两年,在部队里站岗执勤、比武练兵,获得多个荣誉。
三代的不解兵缘,“家国情怀”对于潘胤丞的家庭显得尤为重要,成长在“军人世家”中,他受家人影响,从小就喜欢军人,爱听军人故事。
“潘胤丞小时候,刚长到齐腰高,每年乡里欢送新兵,都跑到欢送队伍最前面,学着新兵敬礼、跨正步、喊口号,这小不点在队伍中是最显眼的。”潘胤丞的母亲蒙海红回忆起孩子的成长画面,每次都忍不住笑起来。“报名入伍,是他的愿望,也是我们的期望,希望他经过严格的训练和选拔,入伍当兵,延续祖辈的光荣,报效祖国,这才是圆了我们全家的梦。”
个子不高,五官清秀,潘胤丞身体虽偏瘦,但两臂结实硬朗,入伍参军一直在他的规划中。为顺利通过征兵体检,今年初起,潘胤丞一有空就坚持跑步,并时常给自己“加训”,保持良好体质。
8月13日,潘胤丞顺利通过体检,离梦想更进一步了。“我曾祖父、祖父、父亲都从过军,不当兵我会后悔一辈子。”潘胤丞如是说。
军人世家的家风家训
军旅生活是潘胤丞父亲潘可光人生中最绚烂和骄傲的时光。回忆两年部队生活点滴,潘可光虽然没回家探亲过一次,但祖辈的军人气质,时刻激励着自己下苦功夫训练、奋发成才。
“入伍前,我的父亲因为从事农业劳作不慎,右脚落下残疾,走路拄着拐杖,踉踉跄跄。从村里到乡里的邮政所,行程要一个半小时,在部队两年,每星期写给父亲的信,每封必回,从未停过。”潘可光记忆最深的画面,是父亲行走在家乡小道,赶往集镇里,为自己送信。“家里一切都好,你安心当兵,好好训练,好好表现。”父亲回信总是寥寥几笔,却是潘可光最大的前进动力。为不辜负家人的期望,潘可光立志要刻苦训练,在军营建功立业,入伍期间的比武训练,潘可光多次获得了擒敌技术能手、执勤能手等多个荣誉。
“自己的父亲是一个处世正派、雷厉风行的人,在家族中有威信,说一不二。耳濡目染下,大家自觉养成了严以律己、服从命令的军人品质和习惯。”潘可光介绍,从祖父、父亲,到自己,再到儿子,家中每一代都是独生男子,每一代渴望着家族里男儿接过“接力棒”。
传承接力再续军缘,这个光荣之家有着独特的家风家训。“孩子就应该像我当年一样,到部队接受锻炼,去部队磨炼自己,争取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军人。”潘可光如是说。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潘胤丞的家乡所在地——忻城县欧洞乡,不仅是当地的“军人乡”,更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就建立了党的组织和抗日民主政权,1999年被划定为革命老区根据地,处于都宜忻革命老区范畴,红色基因根植在这片土地。
欧洞乡党委书记蓝华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全乡两代或三代从军的有36户。当地群众历来有尚武拥军的光荣传统,年年都能高质量完成征兵任务,拥军优属和优抚工作多年被市、县评为先进。全乡60名干部职工,15名有服役经历,且村屯骨干退伍军人优先担任。
在该乡打造的乡贤长廊里,记者看到,张贴着12位带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乡贤代表的图片和简介,其中一半都是退伍军人及军属。此外,当地退伍老兵退伍不褪色,为家乡发展继续贡献力量,并做好“传帮带”工作,鼓励和引领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军旅,成为一段段佳话。
当前,全市征兵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随着改革强军的全面推进,来宾市出台了一系列激励适龄青年参军入伍的优惠政策,为完成征兵任务提供有力保障。市征兵办工作人员介绍,近两年来,来宾市的大学生征兵比例逐年提高,今年所占比例将超过58%。未来,将有更多像潘胤丞一样的优秀青年报名参军,实现梦想。
□本报记者 何彩威 通讯员 石佳莲
新闻推荐
“扎根西部,服务西部”。7月27日,忻城县迎来了第三批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将奔赴各乡镇、相关部门开展为期1~3年的教育、卫生、...
忻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忻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