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二叔的报缘 □罗葵良
今年清明节,我带着妻子、两个儿子、儿媳妇及孙子,准备回家乡——忻城县新圩乡新圩村金波屯扫墓,临行前,我找来一个纸箱,把最近一个多月的《来宾日报》装好,放进汽车后备箱。大媳妇问我:“爸,你拿这么多报纸回去做什么?”我说:“拿回去给你们二叔公看。”身为大学副教授的媳妇说:“这种年代,谁还看旧报纸。”我说:“二叔公喜欢看。”
二叔公叫罗冠成,今年已经78岁,他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前几年曾担任过副屯长。他性格开朗,是一个热心助人的老人,他特别喜欢报纸。而我呢,就因为写稿,也因为报纸,我的命运不断得到改变。
1970年7月,我高中毕业,回到家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过了几个月,大队要求每个生产队都要有一名业余通讯员,把生产队的好人好事写成稿件,寄到公社及县广播站。生产队指导员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开始时曾被我拒绝。因为当时劳动实在太累了,我们经常天还没有亮就出门,天黑了才进家。二叔对我说:“写吧,说不定哪天你因为写稿得出去。”
在学校时写作是我的强项,在二叔的鼓励下,我开始写新闻稿件。晚上收工后,我撕下从学校带回来的空白作业纸,在黄豆大的煤油灯下一字一句地划着。第二天装进信封,剪一个角后不贴邮票,让生产队的小学生拿到乡邮电所投进邮箱。当时生产队都有安装有线广播,每当夜幕降临,我就坐在广播喇叭下听,几天以后,我写的广播稿被县广播站采用了。从此以后,我写稿的积极性不断提高,除了写本队的好人好事外,还写本屯其他生产队的好人好事。
大约半年后,公社要举办业余通讯员学习班,大队党支书因为在广播里多次听到我的名字,他叫我代表大队去参加学习。在公社几天的学习时间里,我才知道什么叫做新闻的三大要素。
二叔对我所写的稿件非常关注,他每天晚上也听广播,有时还为我提供一些新闻素材。尽管当时写稿没有一分钱稿费,我还倒贴了买信封和稿纸的钱,但我仍然乐此不疲。当年上级经常来大队招工招干,二叔曾几次去找大队党支书,叫他给我一次出去工作的机会。1971年12月的一天,党支书对二叔说:“你这个侄子很有才华,大学开始招生了,以后让他上大学,不要当工人,当工人太可惜。”
1972年8月,在生产队及大队的推荐下,我荣幸地上了大学,本来想今后当个记者或作家,可偏偏进了医学院。无论如何,能跳出农门已经非常幸运了。1975年8月,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领导看出我有写作等特长后,很快委以重任,让我担任了医疗卫生单位的领导职务。利用工作便利,我又开始拿起笔来,宣传单位的好人好事,发给县广播站的稿件用稿率不断提高。
1984年11月,我在县卫生局担任副局长,《广西日报》举行建国三十五周年“难忘的一页”有奖征文,当时写稿的人特别多,报社收到的稿子达2000多篇,能发表的只有83篇,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20篇。我以亲身经历写的散文《水的悲欢》获得二等奖,在全县范围内引起了较大反响,二叔更是高兴地拿着发表我这篇文章的《广西日报》,见人就炫耀。
1987年1月,我辞去县卫生局副局长职务,到县人民医院当个普通医生。都说无官一身松,除了上班外,我写稿的时间更多了。1988年7月,《广西日报》举行“民族地区巡礼”有奖征文,我写的《山村的笑》获得二等奖,报社通知我到南宁领奖。到那里后,报社领导叫我向与会人员介绍创作经验。我一看获奖名单及签到本,所有人都是记者或专职新闻干事,我是唯一的业余通讯员。我对领导说:“向他们介绍经验,我这不是班门弄斧吗?”领导说:“正因为你不是科班出身,就更有说服力。”无奈,我只好在会上“瞎吹”了几分钟,哪知广西电视台记者在那里悄悄录了像,当晚我的镜头就在电视新闻中出现了。
1988年5月,《桂中日报》创刊,报社领导及编辑到忻城县举办通讯员学习班,县委宣传部通知我参加。从此我又给《桂中日报》投稿,开始以卫生科普文章为主,然后又写新闻稿,随着“命中率”的提升,我和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一起被报社聘为特约记者。从此以后,我结识了黄国栋、蓝元权、杨树森等报社领导和老师,多次聆听了他们关于写作的教诲与指导,写作水平也不断提高。我写作的热情越来越高,“胆子”也越来越大。
除了坚持给《桂中日报》投稿外,还向《健康报》《广西日报》《广西支部生活》《民族医药报》《广西民族报》《广西人口报》、广西人民广播电台等投稿。除了新闻稿件外,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卫生科普文章等我都写。而且用稿率较高,以至有些报刊经常跟我约稿。
我有一个堂弟任村小学校长,那时他每年均订阅《桂中日报》,二叔交代他,看完后拿回家给他。堂弟在报纸上每次见到我的文章,都提醒二叔,特别是当时报社各种征文比较多,只要我参加,获奖的机会都比较多。特别是《桂中日报》举办的征文,我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我曾经是5家省地(市)级新闻媒体的特约记者及特约通讯员,曾获得优秀(先进)通讯员及各种征文奖60多次。
1990年,《民族医药报》和《桂中日报》的领导还征求我的意见,想调我到报社当编辑、记者,均被我拒绝。
2008年,《桂中日报》更名为《来宾日报》,二叔交代我,一定要保管好报纸,他经常定期骑着单车,从二十多公里外的家乡到县城跟我要报纸。他记性很好,一些国家大事,经常是过目不忘。二十多年来,我因工作原因,加上把重点放在搞科研、写论文上,很少给报刊投稿。从2002年起,我主持的10项科研分别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发表医学论文35篇,获得市级以上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3次,2015年4月评为广西先进工作者。可以这样说,这与我过去长期写稿有一定的关系。
几年前的一天,二叔问我:“老大,怎么现在报纸上没有你的文章?”我说:“年纪大了,没有精力去采访,也没有这个激情了。”当然,偶尔兴趣来时,也写一两篇。2005年10月的一天上午,我正准备出差,并买好了外出的车票。在医院图书室阅读《健康报》时,突然发现一则卫生部与《健康报》联合举办“我与食品卫生法”有奖征文启事,期限只有一个月,还有5天就到期了,而我出差却要1周时间,距上车还有两个多小时,我马上回到办公室,坐在电脑桌前敲起了键盘。一个多小时后,一篇1000多字的应征稿件《悲剧源自人无知》就通过电子邮箱发往位于北京的报社。当我出差回来时,我的文章已经出现在《健康报》上,最后还得了一个三等奖(全国只奖5名)。
尽管现在有智能手机,在手中每天都可以看到新闻,但网络上的东西,我是不太相信的。每天只要《来宾日报》到手,我都认真阅读。我与二叔一样,看报纸不用戴老花镜,这也许是我们与报纸有了一种特殊的“缘分”有关吧。
新闻推荐
背菜刀戴土匪帽入室盗窃 嫌疑人被捕后辩称自己准备自杀,实则已作案20余起
视频监控截图韦某记者叶露婷通讯员覃斯奇晚报讯嫌疑人韦某背着菜刀、线剪、戴土匪帽实施了多起入室盗窃案件,被捕后,他拒不...
忻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忻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