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昔日“富家里” 如今“富家乡” ——忻城县外出人才返乡创业见闻

广西日报 2017-08-03 08:09 大字

本报记者 罗 侠 通讯员 蓝艳青 实习生 李依依

每一个返乡创业者,都有一段故事。

近年来,忻城县出台多项利好政策,吸引外出人才返乡创业。人才返乡了,资金、技术也跟着回来;项目落地生根了,就业岗位也增加了。

忻城县县长李朝晖说:“我们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召开座谈会、成立镇村服务站等措施,吸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并在政策资金、技术培训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便利,使他们愿意回乡,能够发展。”

通过培育,涌现出以覃祖军、罗激波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返乡创业人才,在他们的带领和带动下,贫困村、贫困户纷纷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掏钱修路 实现“富家乡”

“覃祖军投资300万元,建设一条长8公里,宽8米的双车道公路,交通难题解决了!”近期,这条消息从忻城县安东乡加益村的山旮旯传出了山外。

覃祖军15岁到沿海一带“闯荡江湖”。去年12月,他回乡投资修路。

覃祖军把公路修通后就着手改变农村旧面貌,投资流转的土地用于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现代版的“桃源山庄”。

昔日,村民外出务工,挣了钱只能“富家里”;如今,务工赚钱后回乡创业,实现“富家乡”——忻城县农村人才、资金的转移,正从“家庭效应”向“家乡效应”演变。

像覃祖军一样,目前该县已有1008人回乡创业。他们通过股份制、独资、合伙经营等方式,开办种养、加工和农业项目186个。

大胆创业 带民共致富

外出务工者回乡创业,更大的受益者是家乡的农民,尤其是拖家带口的农民。

黄小慧,32岁,上有老、下有小。以前去广东打工,两头牵挂;现在到附近工厂做工,一个月少说也拿1000多元。

为黄小慧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的,是回乡创业者黄汉仁。黄汉仁创办电子加工厂,让当地很多农民“洗脚上田”,进厂当工人。如今,黄小慧每天骑着摩托车上下班,两年后就已脱贫摘帽。

红渡镇渡江村的罗激波,在外工作10多年,后返乡创业,带动家乡农民发展生态土鸡养殖产业。

目前,全县22个贫困村2500名贫困户参与该公司肉鸡养殖项目。按保底价每公斤28-34元的回收价格计算,贫困户每年有3000-5000元的稳定收入。

政策支持 创业有助力

回乡创业需要资金,资金从哪来?

去年,忻城县出台《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工作方案》,县财政提供2524万元农民工创业贴息贷款,并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免费办理各类证照等。

其实,忻城早在2005年起就实施“迎凤还巢”工程,今年又实施“万才返乡 共建小康”行动计划,诚邀有条件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并在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

同时,该县依托工业集中区、石材加工及交易产业园、缫丝真丝面料加工园、特色农产品和药材加工园、红渡北港码头物流园,培育16家产值千万元以上企业、11家亿元以上企业,为回乡创业者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

新闻推荐

市纪委调研组到忻城调研党风廉政工作时要求 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7月18-19日,市纪委调研组深入忻城县安东、古蓬、遂意、北更等乡镇,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就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回头看”和深化“三转”工作进行调研。县委...

忻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忻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