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象州县粮食生产工作扫描

来宾日报 2020-06-12 07:47 大字

“今年春,我和罗文超在河滩种植了350多亩春玉米,并于5月30日洪水到来前全部采收完成,亩产量达2000斤左右。下半年,我们继续扩大种植面积,争取发展到800亩规模,带动周边村民发展玉米生产,让更多群众通过种植玉米走上致富之路。”6月8日,运江镇种粮大户潘文舟,向笔者介绍自己的种植情况。

这是象州县发展粮食生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象州县紧紧围绕“稳粮、保桑、强果、优畜、扩蔗”发展思路,以强农惠农政策为抓手,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千方百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数据显示,2020年,全县粮食春播播种面积24.41万亩,其中早稻插秧面积19.74万亩,春玉米、大豆等其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67万亩。

出台政策:加大补贴力度

象州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地理位置独特,交通方便快捷,农业资源丰富。近年来,在落实中央、自治区、市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价格目标补贴和农机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基础上,象州县制定出台县级配套扶持政策,通过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扩展种粮空间、坚持科技兴农、提升产品质量等扎实举措,大幅提高直补标准,筑稳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据统计,2019年,全县耕地地力保护补助项目完成补助面积15.02万亩,发放补助2321.05万元。稻谷价格目标补贴完成补助面积13.35万亩,发放补助572.67万元,有效冲抵了种粮成本的增长,提升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目前,象州有25万亩粮食功能区,以及18.16万亩糖料蔗、9.12万亩桑园、38.21万亩水果种植面积。“这些农田和农产品支撑的不仅是千家万户的收入,更是农产品供应安全的基础,需要我们精心守护。”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韦在雄说。

保障面积:扩展种粮空间

“这里原来都是旱地,种植作物主要以糖料蔗为主,水果为辅,产量偏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实施‘旱改水’项目后,我们种植农作物更方便了。”采访中,石龙镇马列村大乌屯群众告诉笔者。

去年,象州县从调整种植结构入手,因地制宜将石龙镇马列村大乌屯地块列入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通过推进“旱改水”项目,将地势高低不平的旱地,改造成“田成方、路相通、可灌溉”的高产水田,提高土地利用率,为村庄环境改善助力,为粮食生产腾空间,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如今,马列村大乌屯约700亩“旱改水”项目参与农户112户,涉及贫困户16户,基本实现旱地变水田、水田成风景的目标。

作为粮食主产大县,象州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全县粮食面积和产量稳定。2019年,象州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5万亩,分布在马坪、石龙、妙皇、寺村、中平等9个乡镇21个行政村,通过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让中低产田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保障粮食安全,实现“藏粮于地”。

同时,该县深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保护工作,确保每个功能区都种上粮食,有效遏制“非农化”和“非粮化”倾向。目前,全县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178片,总面积250048.75亩。

完善体系:坚持科技兴农

象州素有“桂中粮仓”和“优质米之乡”之美称,是国家优质谷生产基地县。近年来,象州县坚持“科技兴农、质量兴农”的理念,强化科技应用和品牌创建,全力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加强各类生态增效模式及配套技术的推广,积极推进节水农业、化肥及农药零增长行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稻草还田等节肥技术,推广杀虫灯、统防统治、放寄生蜂等节药技术,推广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深入探索、创建绿色增产模式,稳步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充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提高粮食综合效益。目前,象州县优质水稻主导品种推广应用率超过95%。

同时,在去年引进种植“巨型稻”“巨丰5号”成功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引进巨丰5号、巨丰6号、巨丰8号三个“巨型稻”品种,开展早中晚三季种植对比试验,进一步加强“巨型稻”的种植研究,选择适应象州县种植的“巨型稻”品种,探索“巨型稻”在象州的最佳种植模式,制定符合实际的高产栽培技术,打造“巨型稻”品牌。

此外,该县还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工作,积极推广各种先进适用的新机具、新技术,全力推进全县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目前,象州县农机拥有量、农机化率及农机质量和档次均有了质的飞跃,全县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80%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排在全区前列。□黄隆天 吴永才

新闻推荐

扶贫鸡苗再发放 巩固脱贫有保障

象州讯为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影响,助推贫困户产业发展,6月4日,象州县人大常委会、总工会、广西新三达橡胶公司共同出资为百丈乡...

象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象州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