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市首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诞生 “象州红米”又要红
翁学初向记者展示他种植的水稻。(晚刊记者 唐毅 摄)
妙手制种
农艺师让象州红米遍地栽
“一粒谷子两头尖,父母养我过千年;千年万年代代传,象州红米香满天。”一直以来,象州素有“桂中粮仓”“优质米之乡”美誉,由于产量稀少,过去只有富裕人家才能吃得起象州红米。据宋代《舆地纪胜》记载,象州“多膏腴之田,长腰玉粒为南方之最”。长腰玉粒是最有名的一种优质稻谷,当时朝廷在象州建仓储谷,除调剂到近邻周县外,还北上贩卖,象州大米因此美名远扬。
槟榔红品种的诞生是意外,更是惊喜。1986年,象州县农业农村局种子站站长覃家德从原广西农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原象州县种子公司工作。1998年,覃家德与贵州同行交流技术时,从贵州同行邮寄来的一包红米杂交稻谷中发现10粒红色常规稻谷种。此后,覃家德经过3年反复培育和优化,终于得到“槟榔红”这一表现稳定且适合象州种植的常规稻品种。得益于此,当地群众利用常规稻留种且后代不分离的特性,将象州红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1999年,覃家德的同事、农艺师黄日辉培育出中国第一个色香味俱全的红香米杂交稻——红香优3号,接着又培育出红香优4号、红粳、“红香优新组合科德优红33”等品种。其中,“红香优新组合科德优红33”曾获来宾市科技进步特等奖。
查缺补漏
整合资料申报终获成功
2017年6月28日,来宾市政府召开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工作推进会,吹响“商标兴市”工作“集结号”。象州县紧跟步伐,当即成立由县经贸局牵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局土肥站、史志办和气象局等多部门联合组成的“象州红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小组”。
“‘象州红米’在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过程中,曾多次被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否决。”象州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商标广告股股长黎波向记者介绍,此前因无法提供“象州红米”这4个字作为稻米名称的相关历史材料证明,他们多次申报未获通过。
“不能就这样半途而废,我们必须主动出击。”黎波说,当时,申报小组先到来宾市史志办找专家咨询,再到柳州查找相关历史材料,最后在象州县史志办的努力下,该县编撰《象州县统计年鉴(2018年)》时将“象州红米”作为稻米名称收录其中。在这之后,他们以“象州红米”的名字再次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终于得以通过。
借风起势
返乡青年种水稻成名人
2004年,象州县取得21.78万亩无公害水稻生产产地认定,2005年,大米样品取样化验,各项指标均达无公害大米评定标准,并取得无公害大米产品认证。目前,全县种植象州红米面积约5万亩,年产量达1.1万吨。
11月14日,在象州县寺村镇岩口村委数百亩连片的稻田里,象州红米种植大户翁学初告诉记者,从2012年开始,他响应当地政府号召返乡创业。同年,他在当地农业部门的指导下,通过赤眼蜂生态防治技术减少和降低农药使用量,共种植400多亩水稻,其中“槟榔红”象州红米稻约270亩。因红米市场价格好,翁学初自购碾米机,将红米脱壳后简单包装售卖,目前年收入约30多万元。
下一步,翁学初计划发动更多群众和他一起种植象州红米,把象州红米推广开来,分享给更多人。“我从小吃红米长大,希望有更多人吃到我们象州红米,爱上象州红米。”翁学初说。
助农脱贫
“象州红米”授权企业享誉四方
象州县以加工、销售“象州红米”而享誉区内外,又因市场需求量增加而带动一批加工企业。当地政府采取“企业+种植大户+贫困户”的模式,为企业增效,为农户增收,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广西象州县高丰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政府指路,我们少走弯路。”广西象州县高丰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黎飞燕告诉记者,该公司有600余亩水稻种植基地,带动10余户贫困户种植象州红米,配合当地政府发展象州红米规模化种植和生产销售。其中,该公司加工生产的“桂天下”牌象州红米曾于2017年8月荣获“第十一届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银奖产品”称号。
“通过种植红米,我一年纯收入近5000元。”脱贫户覃承奎告诉记者,2017年,他与公司签订合同,按照“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2元”的回收协议种植红米。2019年,覃承奎成功脱贫摘帽。
为促进“象州红米”的生产、经营,提高商品质量,近期,象州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计划将“象州红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广西象州县高丰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使用,维护和提高“象州红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国内外市场的声誉,保护使用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晚刊记者 唐毅
新闻推荐
近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传来好消息:象州县特产“象州红米”被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不仅是该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
象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象州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