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变身“上班族”

广西日报 2019-06-20 08:30 大字

本报记者胡铁军通讯员龚坚

哒哒作响的缝纫机,整齐有序的流水线,忙碌制作鞋面的工人……6月17日,记者走进位于象州县“老乡家园”的就业扶贫车间,一派繁忙有序的生产景象映入眼帘。

“我孩子还小,所以选择就近工作。”在象州县添美姿鞋业有限公司就业扶贫车间,从妙皇乡搬迁到“老乡家园”安置点居住的贫困户韦凤华,介绍自己由农民转变为工人的历程。她连续两个月拿到最高的A等工资3000多元。

在象州县,像韦凤华这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变身“上班族”的贫困户已有130多人。

2018年以来,该县把就业扶贫车间建设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内容和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的重要举措,县人社、财政、扶贫、发改等多部门联合行动,大力宣传建设就业扶贫车间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并通过实地调查核实,最终从20家递交申请的企业中认定18家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在解决1200多人就业问题的同时,吸纳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提升脱贫质量。

在打造“扶贫车间”过程中,该县依托当地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吸引有实力的经营主体参与建设,促进就业扶贫车间健康有序发展。目前,该县“扶贫车间”的经营主体来源,包括引进广东劳动密集型企业1个,本地能人创办企业9个,返乡人员创业4个,创业致富带头人创业建设的企业4个。这些企业分布在全县11个乡镇,涵盖鞋业、家具、板材、水果包装、养殖、米业、手机数据线加工等领域。凡是通过扶贫车间认定并接收贫困户就业达到规定要求的企业,该县将按照政策规定给予1000元/人的一次性带动就业奖励。

该县根据企业生产需求和贫困人口就业需求,合理规划建设,杜绝建而不用、闲置浪费现象,已通过认定的18个“扶贫车间”中,有11个是该县根据当地的林业、水果产业、粮食生产、畜牧业等优势产业建设。如该县的广西象州县供销古榕果业有限公司、广西象州县先科果业有限公司、象州县农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3个企业,依托当地蓬勃发展的水果产业分别建设了扶贫车间,吸纳的贫困户共20人,既增加贫困户收入,又促进水果产业发展。

怎样才能建立就业扶贫车间长效运营机制,提高使用效率?该县下发了《象州县进一步加快全县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在建设用地、项目选址、融资、用工等给予倾斜扶持的同时,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监督管理和退出机制等。添美姿鞋业有限公司就业扶贫车间,就是该县为解决易地搬迁贫困人口就业难题而引进的一个制鞋项目,该企业自入驻起就获得县人社等部门大力支持,帮助解决厂房选址、招工等难题。目前该车间带动32人就业,其中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4人,月工资为1500-4000元左右,年约产鞋72万双,年产值288万元左右。

象州县委副书记欧树和介绍,下一步该县还将把就业扶贫车间建设与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工作结合起来,力争到2020年全县建设就业扶贫车间33个以上。

新闻推荐

县供销社借力盘活社有资产 辐射带动农户增收470万元

卸车、过秤、付款……6月11日,笔者在象州县古榕绿园食品有限公司看到,农民或用车子拉、或用肩膀挑,纷纷把刚采摘的新鲜豆角...

象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象州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