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组长的“忧虑” □本报记者 莫植彬 徐哲艳
“你们来得正好,尝尝我们侣塘村的马蹄。”
记者刚进村委办公室,一个篮子便递过来。这位招呼我们吃马蹄的,是象州县大乐镇政府联系侣塘村脱贫工作组的组长蓝常文。
“这些就是《跟着组长去寻田》报道里租用群众水田种植的马蹄吗?”得到确定的答复,记者削皮尝了一颗,渣少肉嫩,口感清甜爽脆。
“这几天天气晴好,我们正在抓紧挖马蹄。走,带你们到田里看看。”
这位蓝常文,就是《跟着组长去寻田》(详见本报2018年7月14日一版)里的“组长”。去年7月中旬,本报“精准脱贫驻村调研”采访行采访组到侣塘采访,他正在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奔忙,与“第一书记”陈亮一起奔走在农户和水田之间,说服群众出让他们不种晚稻的水田来种植马蹄,培育特色产业。那一次寻田,村委与落脉、丛笼、大侣塘3个自然屯28户农户签订租田协议,最终种下了32亩马蹄。如今,眼前的他掩饰不住收获的喜悦。
几分钟后,我们来到田边,七八名村民正在田里翻田松土、捡挖马蹄。每个人的身边放着三个小桶,分捡成红皮大个的、中小个的、残次的三个等次。该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廖克平今天也在田里忙着,他娴熟地把半米宽的耙子插到晒干水后的田里,用脚使劲踩实,前一拱后一撬,一下就翻开厚厚的土层。“瞧,这一块结得多好!”记者凑近一看,一个个马蹄嵌在泥块里,露出红褐色的皮。
去年7月,签定下种植马蹄的协议后,村委引进广西农科院的“桂蹄3号”试种,并聘请一名技术人员和4户贫困户进行马蹄种植管护,据测算目前亩产量在4000斤以上。按照收购统一价1.8元/斤计算,扣除种苗、化肥、人工等成本,预计马蹄种植收入约4万元。
“今年冬天雨水特别多,我们抓紧天晴这几天抢挖,先把这些个头大的红皮马蹄赶紧卖过年,得个好价钱。”这些天,蓝常文和“第一书记”陈亮以及村委干部都在忙着联系马蹄的销售。
扫视田里,少不了有些挖烂的,露出白色的果肉。蓝常文见状,边掏出手机边说:“挖烂的马蹄留在地里很可惜,削成白马蹄每斤可以卖3毛钱,我马上联系莫子余让他来收。”莫子余是侣塘村从笼屯人,长期从事农产品流通,在大乐小有名气。
侣塘村2018年尚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3户699人。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去年,该村围绕“长线短线齐头并进”的思路,积极发展光伏发电等“长线”产业和以马蹄种植为主的“短线”产业,有效增加了集体收入。虽然2018年的集体经济收入指标算是解决了,但此刻的蓝常文盯着田地面露忧虑:“马蹄种植毕竟是短线,还要‘看天吃饭’,而且,一块田种马蹄不能连续超过两茬。开春后集体经济该怎么发展,还得好好盘算盘算。”
蓝常文与陈亮商量,今年初步打算到龙屯村找一个十几二十亩的水库,两村合作发展立体养殖,到县里请一位专家下来指导,能合作的话,又可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龙屯是大乐的一个行政村,与侣塘相邻,这个屯的特点是水塘多,据不完全统计,全村面积2亩以上的水塘有20多个。另外,主动跟县招商局对接,争取把一些小项目拉到村里来办“微工厂”,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实现贫困户增收、村集体增益。
听闻记者介绍兴宾区五山镇六贝村以旧村委的办公楼入股开办服装加工厂、建成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扶贫车间”,村集体每月从中分红的经验后,蓝常文眼睛一亮,跟陈亮说:“这种才是长项目,我们要好好地去学学,过完年就去考察,回来跟村委仔细谋划谋划!”
新闻推荐
1月16日,象州团县委、象州县福源志愿者协会组织20多名志愿者来到武警象州中队,为广大武警官兵送来了新春祝福和驻地百姓的...
象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象州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