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回归成“新宠”
6月3日是首个“世界自行车日”。当天下午,记者驱车一路走马观花,发现滚滚车流旁会不时闪过自行车骑行者的矫健身姿。
下午4时许,记者在沿江路碰上了骑车返校的柳州高中学生许瀚文。皮肤黝黑、肌肉发达的他说,自己初中3年天天骑车上学,每天中午和晚上回家都是自己扛车上五楼,风雨无阻。现在上高二,每周回基隆开发区也还是骑车,单程40多分钟。“我喜欢骑自行车,又环保又可以健身,一举两得。”他透露,假期他也会抽空参加一些骑行活动,最远骑到来宾市象州县。
记者看到,在自行车骑行队伍中,像许瀚文一样骑私家车的人极少,大部分骑的都是公租自行车。白沙路、滨江东路、跃进路、潭中东路等路段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自行车几乎都被租借一空。
据介绍,柳州市公租自行车2013年启用以来,租赁站点从最初的45个增加到现在的329个,车辆投放数从最初的1300辆增加到现在的7550辆,租用量从最初1000多辆次/天到现在的1.4万辆次/天。市民对自行车的喜爱程度可见一斑。
据了解,18世纪末,法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自行车漂洋过海来到中国。1911年,上海市邮政局从英国购入了100辆自行车用于投递邮件,标志着在我国自行车普及到大众化的层面。上世纪80年代,北京的自行车以平均每年50多万辆的速度增长,每日上下班的壮观自行车洪流,让中国成为外国人眼中的“自行车王国”。90年代后,汽车增加,自行车越来越少。
然而,作为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出行利器,自行车被联合国重新关注,希望“世界自行车日”可以促进环境管理和身体健康。自行车,成为象征着回归自然和时代进步的“新宠”。本报记者 唐小玉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象州县城温泉大道。(龚坚摄)美丽的象州县城。(龚坚摄)绿城象州。(龚坚摄)新旧县城对比1988年拍摄的象州县城。(韦敏摄)新旧县城...
象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象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