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寺村镇: 积极开辟扶贫模式助增收
来宾网-来宾日报象州讯“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时下,大力富硒优质稻核心基地的2000亩富硒晚稻进入收获期,当地农民抓紧农时抢收稻谷,田野里一派繁忙景象。
“前两年,种稻谷要靠天气靠运气才能卖出好价钱,运气不好种出来的谷子再好也没人收,现在咱再也不用担心卖不好了。”谈起水稻销售,象州县寺村镇崇山村委大力村村民谭大伯乐呵呵地说。这得益于崇山村委党总支部书记满红率先引进企业投资,建设发展富硒产业,积极探索出“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这一扶贫利器,一改原本传统农业出现的分散、缺钱、缺技术、缺销路等困境。
“市场信息不对称,农产品滞销,打击了农户的积极性。为此,要***,村里首要解决的是农产品卖不出去的问题,这要靠项目,更要靠村民的努力。”满红说。为此,崇山村委把产业扶贫列为扶贫工作的核心,因地适宜充分利用当地高富硒土壤发展富硒水稻产业。第一,建立“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进广西象州太粮米业有限公司、广西惠丰和畅集团等企业参与基地建设,成立寺村镇大力富硒优质稻产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加入合作社,实行多个“+”经营模式。第二,推行“入股收益+分红”模式。投入帮扶资金为贫困户入股基地,设立合作期限和年均收益比例,贫困户可以从中分红。第三,实行“产业扶贫+承包责任制”模式。设立贫困户种植示范区,实行承包责任制,鼓励贫困户通过劳动脱贫。第四,实行“产业扶贫+帮扶基金”模式。在入股收益资金中设立帮扶基金,制定规章制度,由村委会审批,基金主要用于贫困户发展生产和防止返贫等用途。第五,实行公司“五包”+农户“两出”模式。即公司负责种子、化肥、农药、机收、技术指导和保价收购,农户出田地、出人力,通过订单式种植,不但减轻了群众劳动强度,还实现年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
目前,大力村正以“提质、增产、增效”为产业目标,通过发展富硒水稻、绿色大米、地标红米等特色水稻产业,结合稻田养鸭、稻田养鱼等水稻套养产业模式,努力打造集产业、科研、观光为一体的多元化现代特色富硒产业示范区。示范区总面积已建成9300亩,其中核心区水稻面积2000亩,拓展区2100亩,辐射区5200亩,有效带动了周边崇山、林塘、上山三个村民委200户贫困户共800多人发展产业脱贫,实现了龙头企业壮大、合作社发展、贫困户增收的多赢局面。(陆寒)
新闻推荐
来宾市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见实效 40个村屯成为自治区试点社区
(记者马婧)11月22日在象州县召开的全市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会传来喜讯,兴宾区陶邓镇、象州县寺村镇、武宣县黄茆镇获得“自治区农村社区建设试点乡镇”称号,全市共40个村屯获得“自治区农村社区...
象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象州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