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馆 忆乡愁 传民风

广西日报 2021-11-23 07:42 大字

旧祠堂里建的村史馆。 馆里陈列的物品给人满满的乡愁。 村民捐出的用具。 民间剪纸艺术丰富了村史馆。 学生传承剪纸艺术。

记住乡愁

近日,武宣县黄茆镇玉村的村史馆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灵口教学点组织的20余名小学生,前来集体参观村史馆。馆内陈列的耕犁、锄头、鼓风机、藤条筐等农具,太师椅、门锁、锅炉等生活用品,吸引了孩子们好奇的目光,他们兴致勃勃地围在展柜前,讨论着它们的用处和使用方法。

玉村村史馆占地4000多平方米,是由村里的李氏祠堂改造而成,分前厅、中厅、后厅和偏房,收藏了一些村里的老家具、老农具和老用品等“老字辈文物”,用实物记录了乡村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变迁。

“这个织布机,是我婆婆以前用过的。我捐出来供大家参观。”村民黄玲姣一边翻看织布机、一边给大家介绍。村民莫桂香也来到村史馆,看看自己捐的一部童车,感慨地说:“这部童车是小孩的爷爷做的,这是我们家的一个回忆。”

“村史馆是新和旧结合的地方,传承了老一代人的精神与技艺,可以弘扬传统文化、留住乡愁,效果很好。我们要建设好、管理好、利用好村史馆,不断地增加藏品,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一起为本村的发展奋斗。”玉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李兴德说。

一座村史馆,传承村史,延续民风,成为玉村几代人安放记忆的共同家园。

近年来,武宣县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平整的水泥路、漂亮的住宅、宜居的环境成为当下农村新“标配”,而村民在享受富裕生活的同时,却发现“乡愁”渐渐远去了。为了留住乡村的“根”,激发新一代人对家乡的文化认同,村史馆在各地农村破土而出。

目前,武宣县共建设有村史馆25座,记录了乡村的历史变迁,保留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技艺,留住了人们刻苦奋斗时期的记忆,加强了乡村振兴的凝聚力。

本报记者蒙进煌通讯员向国华韦明/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从流浪少年到坚定的革命战士

人物档案:我叫韦玉成,出生在广西来宾市武宣县,91岁,党龄72年。“党员,轻伤不下火线!”立秋时分,小雨淅沥。英雄山革...

武宣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宣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