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红糟酸越做越红 来宾服务“小产业”发展背后的故事
刚刚出坛的红糟酸姜。 武宣县城一家特产店的工作人员在打包红糟酸品,准备发货给网购顾客。本文图片由陈冬梅/摄
本报记者蒙进煌通讯员张华桢
近日,在来宾市城区各交通路口,高杆广告牌上巨幅“武宣红糟酸”广告很是夺目。这一产自武宣县的“小特产”成了来宾市一张亮眼的新名片。
该市积极学习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经验,在来宾市、武宣县党委政府的扶持下,在市县两级市场监管部门的精准服务下,武宣红糟酸日渐获得市场认可,并开始走出来宾,远销全国。
来宾市市场监管局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打造质量服务“一站式”平台,着力服务好以武宣红糟酸为代表的区域特色产品的开发利用,为企业提供原材料种植、制作加工、标准研究、品牌建设、产业文化旅游等多项质量技术服务,推动地方特色食品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持续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据统计,武宣县每年销售红糟酸约15万坛,年产值约6000万元。
A为“小特产”促规范建标准
去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红糟酸》(DBS45/061-2019)实施。该标准凝聚着起草单位武宣县卫生健康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心血和汗水,也为地方特产的规范化生产提供了可执行标准。
武宣红糟酸是武宣县特色美食之佳品,也是百姓餐桌之必备。百姓口中的“红糟酸”,是用红糟腌制的嫩姜、辣椒、豆角、荞头、刀豆、菜梗等酸品。红糟还可以当烹饪佐料,做成红糟鱼、红糟猪大肠、红糟猪肚、红糟猪脚等菜肴,在武宣当地较有盛名。
“科学制定标准,才是解决武宣红糟酸质量不一问题的‘良方’。”来宾市市场监管局标准化科科长韦杰介绍,制作红糟酸在武宣历史悠久,但制作业态呈现规模小、数量多、门槛低等特性,多以家庭小作坊形式存在。此前,因没有统一标准对红糟酸的制作进行规范指导,红糟酸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市县两级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创新模式,主动上门服务,破解武宣红糟酸产品质量不一、加工转化能力弱等问题。”来宾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周廷新说,该局在提供标准化技术指导的同时,市场监管局以监管促发展,依托食品安全标准,加大红糟酸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努力实现红糟酸食品生产行为合规,生产过程可控。
B为“小产业”上规模谋出路
今年5月,来宾市第一家红糟酸生产企业——广西武宣双姐食品有限公司在武宣县诞生,掀开了武宣红糟酸生产步入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新篇章。
“市场监管局的精准服务,让我们武宣红糟酸企业实现规范健康发展,效益也越来越好了。”该公司负责人冯芬说。
在市县两级市场监管部门鼓励市场主体做强做大的道路上,冯芬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凭借近10年的土特产经营经验和积累的市场影响力,将土特产店由个体户申请变更为公司,成立了首家武宣红糟酸生产企业。在该企业提交食品生产许可申请材料后,武宣县市场监管局靠前指导、快速审核,仅用2天时间就为该公司办理了食品生产许可证。目前,该公司的武宣红糟酸产品日销售量达到1000公斤。
服务经营者,培育市场主体。市场监管部门还指导该企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从生产车间布局到包装车间,从食品生产人员健康状况到生产操作规范,都耐心细致地给予指导。经过一个多月的建设,一个集研发、种植、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红糟酸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目前,武宣县的红糟酸食品生产、销售单位已发展至近百家,其中获证生产企业2家,全县每年销售红糟酸约15万坛,红糟酸生产逐渐形成产业规模,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
C为“小美食”创品牌开绿灯
“武宣要立足资源优势、产业基础,着力抓好以武宣红糟酸为代表的区域特色产品的开发利用,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7月,来宾市政府有关领导走进武宣县的烘干厂、食品公司、豆角酸椒生产基地、红糟酸产业园调研,指导武宣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要做大做强地方特色产业,宣传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特色美食,如何解决企业质量认证重视不够、品牌意识和能力不足等问题,成了摆在市县两级市场监管部门的一道难题。
依托质量服务“一站式”平台,来宾市市场监管局将“走进企业、精准帮扶”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坚持培优扶强,开展“一对一”指导工作。市场监管部门以“部门跑”代替“企业跑”,组织技术服务团队深入企业开展指导服务,为企业提供认证相关法律法规咨询服务,助力企业申报质量体系管理认证。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已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武宣红糟酸”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近年来,两级市场监管部门累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0个,免费培训342人次,为企业节约费用16万多元。
武宣县农业农村局有关人员介绍,武宣红糟酸的加工制作产业,带动了水稻、蔬菜等原料生产,扩展了大米、豆角、仔姜等原材料的市场空间和增值空间。来宾市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产业发展,联合相关部门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等发展模式,加快推动武宣红糟酸产业园建设,将产业发展和文化旅游有机结合,促进红糟酸产业发展壮大,进一步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活力。据统计,当地红糟酸原料生产基地规模也逐步扩大,由2007年的2万亩发展至现在的4.2万亩。
近年来,来宾市不断加大标准、品牌建设力度,促进“忻城糯玉米”“武宣胭脂李”“大瑶山甜茶”“象州红米”等特色产品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来宾市市场监管局共编制国家标准4项、广西地方标准36项和团体标准17项;申请获批地理标志商标7件,全市农产品有效注册商标1836件。
新闻推荐
卢彬彬向国华程宇瞰武宣县桐岭镇祥龙村古炼屯有一位近67年党龄的老党员叫韦秀梅,她一生经历新中国成立初期艰苦奋斗,参与改...
武宣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宣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