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传声筒 架起连心桥 记武宣县人大代表甘丽梅 □潘媛媛

来宾日报 2020-10-13 08:15 大字

今年45岁的甘丽梅,曾是武宣县通挽镇大团村幼儿园园长,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认真履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神圣职责。她说:“当好人大代表,首先要成为本职工作的表率和模范,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样才有说服力。”

幸福的幼教耕耘者

2000年5月,一次偶然的机会,甘丽梅成为通挽镇大团小学的代课教师。虽然当时工资少得可怜,但因深爱教育行业,她坚持选择当个“孩子王”。工作期间,她一边积累教学经验,一边参加自学考试,几年内考取了幼教所需的资格证件。期间,她看着来来往往的孩子,心里感触很深。她说:“同为农村里的孩子,有的孩子能在学校学习,生活丰富多彩,有的孩子每天要走几个小时山路上学,而有的孩子则连上幼儿园的机会都没有。”于是,甘丽梅想自己办一所幼儿园。

说干就干,她开始筹备资金、挑选场地、购买设备、招聘老师、宣传招生,最终办起了一所幼儿园。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在她的关怀下,幼儿园的孩子一批又一批顺利毕业。

幼儿园里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外出务工,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重担都落到甘丽梅身上。而她也没有辜负期望,将孩子们视如己出,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和学习环境,还竭尽所能帮助家庭困难的孩子。甘丽梅说:“孩子就是祖国的明天,我不能让他们的路在我这里断了。”2019年4月,得知大班一名小朋友的父亲患病无钱就医时,甘丽梅在征得小朋友父亲的同意后,发起捐款倡议。短短几天时间,共筹集到社会爱心善款4万余元,缓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不仅如此,甘丽梅每个学期都为部分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减免费用,逢年过节还给孩子们送去衣物、慰问品,让孩子和家长真切地感受到温暖。

笔者采访期间,甘丽梅拿出一本笔记本,上面写着20多个特殊家庭孩子的基本情况和每天的学习、生活动态。考虑到大多数孩子是留守儿童,她每个月会组织一次集体生日会,还主张在幼儿园开设“爱心驿站”,发动教师组成“一对一”爱心帮扶队伍,分别开展心理疏导、口语交际、舞蹈、绘画、手工制作以及体能训练等活动,根据孩子们的自主选择,让他们在幼儿园得到健康、全面地发展。

为民履职的好代表

当选人大代表以来,甘丽梅一直坚持把学习放在首位。她系统地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法律法规,还积极参加县、镇人大组织的培训学习和开展各项调研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履职能力。工作之余,她经常深入选区与选民接触,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用壮语、山歌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和会议精神,同时将群众的想法与困难记录整理后向镇人大反映。

多年来,身在教育一线的甘丽梅目光就没离开过孩子和教育问题。在她的建言献策下,大团村增加变压器并进行农网改造,解决村民用电量不足问题;学校周边设立了减速慢行标识牌;农村困难家庭儿童的资助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得到解决;大团村大塘至龙口庙路段安装了安全护栏,为村民和学生出行增加安全感等,赢得群众的一致好评。

尽职尽责的帮扶人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甘丽梅愿意做好这个“帮扶人”。每次接待选民、每次进村入户走访,她都会给群众和学生重点讲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群众对教育政策、法规的认识,确保群众及时知晓政策、会用政策和享受政策。她了解到,一些农村家长的观念落后,她不厌其烦地多次上门进行政策宣传和思想动员,部分家长也从开始的不配合、不支持、拒门外到后来的主动配合工作,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更多孩子从“要上学”到“想上学”的意识逐步形成。

在幼儿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甘丽梅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也诠释着一名基层人大代表的担当。她说:“人大代表不仅是职务,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我就是要做好群众的传声筒,将群众关心的问题传达出去,在政府与民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新闻推荐

葵花争艳引客来

10月6日,武宣县东乡镇下莲塘村千亩葵花开得正艳,游客在花丛中尽情游玩。据了解,武宣县葵花景观于2014年荣登“中国美丽田园...

武宣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宣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