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茶“浇开”致富花 记东乡镇合群村致富带头人黄业福

来宾日报 2020-06-25 08:59 大字

东乡镇合群村毗邻国家AAA级景区百崖大峡谷,当地群山莽莽,风景秀丽,日照充足。肥沃的土壤加上独特的气候条件,让当地成为种植水稻等农作物的好地方,“东乡三里吃白米”的说法至今广为流传。

东乡镇合群村能够拿得出手款待宾客的,可不止一碗白米饭。当地群众一直有种植茶叶的传统,20多年前就有人念起了“茶叶经”,此后种植逐渐形成规模。然而,由于当时采用人工烘焙等落后的加工工艺,合群村出产的茶叶因品质不佳,始终籍籍无名,大多数时候只能自产自销,群众的种茶积极性一度受到打击。

合群村的茶农迎来转机是在2015年,而让该村茶叶声名鹊起的,是该村一个叫黄业福的年轻人。

黄业福是合群村村民,前几年一直在广东打拼。返乡后,看见村民每天“躺”在产业上生活却难有起色,黄业福心里暗自着急。2015年,他决定将村民零敲碎打的茶叶种植、加工模式进行整合,先后投入20多万元建成一个面积200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购置了全新电子控制茶叶加工设备,引进了现代化生产加工线。

为掌握茶叶制作技术,黄业福购买了《茶叶加工机械与设备》《绿茶(红茶)加工与审评检验》等十几本书籍,如饥似渴地学习,逐步掌握了现代茶叶制作流程。同时,邀请桂林茶科所相关专家、教授前来指导,提升茶农的茶叶种植、护理、采摘技术水平,提高茶叶产量。

“合群村目前种植茶叶120多亩,我自己也种了10多亩。”据黄业福介绍,过去由于采用粗放式种植模式,茶叶单季亩产量只有300斤,对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近年来,在黄业福的带动和指导下,通过引进先进科学的护理技术,茶叶单季亩产量翻番,最高亩产能达到800斤,每亩茶树每年可帮助茶农实现增收7000元以上。

茶叶分春茶、秋茶两种。春茶在清明节前后开始采收,周期约为一个月;秋茶的采摘季节在八月。以前为追求产量,当地群众大都以四叶一针采收茶叶,质量难有保证。

黄业福回村办厂以后,通过考察了解市场需求,迎合顾客需要,决定在品质上做文章,统一按两叶一针收购青茶。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烘焙加工,精准把握茶叶的色泽和香味,向优质要收益,满足了中高端消费集体的需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过去,合群村出产的茶叶平均一斤100元,仍然鲜有问津;如今,批发价每斤卖到220元,依然供不应求。

合群村是深度贫困村,今年底将要完成脱贫摘帽任务。通过发展茶叶种植加工产业,极大地增强了村民增收脱贫信心,目前全村共有12户贫困户加入种茶行列。该村贫困户梁桂梅自己种有茶树,每年除了在春茶、秋茶两个采收季采收自家茶叶,平时还到黄业福的工厂帮忙,负责茶叶过秤装袋等工作,每个月工资基本有1500到2000左右,每年可增加家庭收入1万多元。

红茶制作要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多套程序,各个工序的火候拿捏十分关键。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黄业福对茶叶制作颇有心得,技术日臻完备,现每年生产加工茶叶6000斤,出产成品1500多斤,创造收入30多万元。目前除了在武宣本地销售,还打开了广东、福建一带的市场。

2019年3月,在黄业福的发动下,合群村成立了武宣县东乡镇业福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共有成员6人,其中吸纳贫困户5人。同年9月,注册成立了广西福晟茶业有限公司。黄业福十分注重挖掘当地的人文历史资源,提升茶叶知名度,现已开发“西王贡茶”系列,包括红茶、绿茶、柠檬红茶等。合群村地处大瑶山余脉,茶园依山傍水,气候宜人,有自然的云雾雨露滋润,清澈的山泉浇灌,出产的茶叶色泽光润,香气悠远,滋味甘醇,是不可多得、适合长期饮用的极佳绿色饮品,赢得了各界人士的高度好评。

如今,百崖大峡谷在提质升级改造中,工程竣工重新开放之后,届时八方游客将纷至沓来。除了游览秀丽旖旎的峡谷风光,品一壶回味酣长的“西王贡茶”,将是游客的首选。天然地理位置优越的合群村村民的致富之路将越走越宽。

□陆原令 梁以松

新闻推荐

莲藕“连出”致富路

6月17日,在武宣县思灵镇灵池村委平安村近千亩的藕塘里,村民正在挥汗如雨地挖莲藕。“我种了2亩莲藕,靠种藕脱贫了。”脱贫户...

武宣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宣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