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籍博士梁家恩:熬过冬天的“独角兽”种子 □本报记者 韦慧兰 樊荣华
梁家恩。(资料图片)梁家恩。(受访者供图)梁家恩与父母。梁家恩一家人。录取通知书。梁家恩与记者交谈。
1月20日,武宣县城,一座普通的居民房里,是一个温暖的世界:温和的父母,温馨的亲情。热气腾腾的家,仿佛巨大的磁场,让你一靠近,就被吸引。
这里,就是云知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梁家恩博士的家。
梁家恩,先后毕业于广西柳州地区高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博士学位。现任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委员会委员,是第三次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创业浪潮的领军者之一,他于2012年创立的云知声,目前已成为人工智能全球“独角兽”企业。
其实,这里不是拥有人工智能顶尖水平头衔的梁家恩最初的家,他与弟弟妹妹,是从大山走到县城,从县城走到北京,从北京走向世界的。
乐观向上吃苦耐劳家风
造就向前向善向优品格
1月19日,从北京回到武宣过春节的梁家恩,应来宾市委书记农生文邀请,在市行政中心礼堂给来宾市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作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专题授课。当时,梁家恩74岁的父亲梁伟邦和70岁的母亲苏新平就坐在听众席中,第一次聆听儿子讲课。
“听不懂,但我仔好帅。”梁家恩父母很开心,谈起家恩,脸上写满自豪。梁家恩的父母共养育了4个孩子,梁家恩排行老二,老三梁艳大学毕业后曾在北京工作,如今已远赴美国;老四梁家盟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一家人都在人工智能领域奋斗,谱写精彩人生。为家庭牺牲最多的是大姐梁小荡,大专毕业后,她留在武宣,成了一名公务员。
“这4个孩子曾经被人家称为‘有父母的孤儿’。”谈起过往,梁父梁母感慨万千。
是的,如果把时间坐标拉长到30多年前,你看到的梁家是这样的:梁父从部队复员后,被分配到武宣县二塘镇偏远的朗村电灌站工作;为了挣钱给孩子们上学,梁母随梁父到电灌站当临时工,工作之余开荒种菜、种玉米、种花生,养猪、养鸡、养牛……每天起早贪黑,不敢生病,更不敢歇脚。为了让孩子们接受好一点的教育,梁父梁母只能“狠心”地将4个孩子留在老家禄新镇方学村。因交通不便,路途遥远,一个多月才能回家一趟,大姐梁小荡小小年纪就扛起了“当爹又当妈”的重担。
“我五岁就学会做饭,帮姐姐分担家务。”梁家恩笑着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尽管父母总是乐呵呵的,从不言苦,但父母的辛苦,他们都看在眼里,并早早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从禄新小学到县里重点初中,4姐弟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艰辛付出。“我对这4姐弟印象太深刻了,吃穿最朴素,学习最刻苦。”武宣县中学83岁的退休教师黄世桐记忆犹新,“梁家4姐弟的衣服都有个明显特征,就是衣服裤子上的补丁都是用尿素袋子缝的,他们非但不自卑,还自信、沉着。”
据梁母回忆,1993年,梁家恩考上柳州地区高中,她提出要给他买两条新裤子,梁家恩死活不要,还安慰她:“别人只关心你书读得好不好,谁去管你的裤子烂不烂。”
因为收入低,4个孩子读书开支大,当邻居、亲戚都建起了楼房,梁家依然蜗居在泥瓦房里,这也曾让孩子心起涟漪。
小弟梁家盟就曾问母亲,为什么别人家都有楼房,我们家却没有。母亲笑了:“我们家楼房都‘背’在你们身上了呀,等你们读了大学就是4层楼房,甚至是4栋楼。”
生活中,父母用行动潜移默化地教导他们遵规守纪、长幼有序、团结互助,不贪小便宜,不与人攀比。
父母的远见和智慧仿佛一把钥匙,解开了孩子们的心锁,向前向上向善向优成了他们人生的主旋律。
“如今,弟弟妹妹们早已在北京买房,妹妹去年还在美国买了房咧。”谈起三个弟妹,梁小荡开心又自豪。
“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能在北京睡觉咧。”说起2006年第一次到北京跟三个子女团聚的情景,两位老人依然激动,在北京的第一夜,他俩失眠了,从偏远的电灌站到首都,仿佛做梦一样。
锲而不舍的坚持精神
赋予厚重的人生砝码
每一粒熬过冬天的种子,都有一个关于春天的梦想。
梁家恩也有梦想。
“我想读好多书,我想到月亮上看看。”这是少年家恩的梦想。
想看书,可家里没钱买。幸好,作为共产党员的父亲,有厚厚的《毛泽东选集》;作为水利工程师的父亲,有一些电工方面的工具书,还有叔叔家的成语词典、趣味数学300题等,都成了梁家恩最早的文化和技术启蒙读物。
放学后,小家恩就一边做饭、一边看书,即使看不懂,他也如痴如醉,沉迷其中。一次,饭烧糊了,邻居闻到焦味跑过来提醒,他才从书中抬起头。
“毛主席是我的偶像,在那样巨大的困难面前,他都能力挽狂澜。”梁家恩说,每当遇到困难,他就会想起毛主席带领革命走向胜利的艰苦卓绝岁月,这一直激励着他乐观向上,坚定信心和意志,相信自己,“相信相信的力量”。
而电工方面的书,是梁家恩科技和发明兴趣的启蒙,半懂不懂的知识给他带来无尽的快乐,那种快乐因其本身的深邃复杂而更具挑战。
三年级时发生的一件事,令梁家人记忆深刻:一天,梁父的一位同事从报纸上抄了一道题来问家恩。据说某国元首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访问时,给科技少年班出了一道题,三个5和一个1,通过加减乘除,怎么等于24?这可把小家恩难住了,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几个字却刻在了家恩的脑子里,擦也擦不掉。
一年后的一天,梁家恩兴奋地发现有答案了,便兴冲冲地去找那位出题的叔叔。叔叔惊讶地竖起大拇指:“都过了一年还记着,这孩子以后肯定大有作为。”
小学四年级时,家恩首次参加中南五省(区)小学数学竞赛,竟捧回广西赛区三等奖,实现了学校参加区级数学竞赛奖牌零的突破,顿时在全县炸开了锅。
“家恩是智商情商双高的孩子,学习很拼,每天都追着老师问问题。不仅是围棋象棋高手,还是数理化全国奥赛获奖专业户。”梁家恩令读地区高中时的班主任、已退休的副校长曾祥哲印象深刻。
“很自信,不懂的问题,一定想办法弄懂。”这是父亲眼中的家恩。
“聪明是学习出来的,你要一直跑,一直成长。”梁家恩相信,美丽的风景一定会在前方等着。
风景如期而至。1996年,梁家恩如愿收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2001年本科毕业后,梁家恩到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硕博连读,获模式识别于智能系统博士学位,奠定了角逐第三次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浪潮的技术基础。2006年博士毕业后,梁家恩留所负责高技术创新中心语音识别核心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研发的英语口语自动化评估技术,每年服务上千所学校和上百万考生,率先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经受住了实战的检验。
心怀感恩心系来宾发展
以拥抱的姿态回馈家乡
塞万提斯说过,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开拓者。真正的强者,从来不会乞求好运从天而降,而是让自己的努力早日能够匹配得上好运气。
这是梁家恩的人生写照。
2012年,梁家恩迎来命运的转折点。这一年,他创立了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云知声,并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成为第三次人工智能创业浪潮的先驱者之一。创始人团队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博士学位,均毕业于国内顶尖的研究所和高校,并在产业界有多年实战经验。他主导人工智能“三驾马车”(大数据、机器学习、超算平台)搭建,率先在国内实现深度学习技术产业化应用,构建面向智能物联网的“云端芯”一体化产品体系,并在智能家居、车载、医疗、教育等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引领着“智能+”产业创新方向。
云知声凭借全栈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能力,为我国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提供了强大的硬核技术支撑和产业经验。创业八年来,云知声多次被评为福布斯成长最快科技企业,科技部、胡润大中华区、CBInsight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等。2019年,云知声还成为“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工程参与单位,并获得我国智能科技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
2020年1月1日,市委书记农生文率队到北京拜访云知声,与梁家恩团队探讨人工智能合作项目,达成合作共识。
“家乡是我的根,只要家乡需要,我会不遗余力。”梁家恩说,将发挥人才、科技等优势,帮助家乡建设语言人工智能中心,为来宾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李冠才摄)
新闻推荐
王丽娟(右一)指导学员体验“传拓技艺”。晚刊武宣讯“原来这里就是南街老百货啊!”1月11日,武宣县图书馆“传拓技艺”公益培...
武宣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宣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