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历史立言 为时代讴歌 □韦启龙
21年前,一波动员令要求配合机构改革,为了国家利益,我们40余名干部根据自治区有关文件规定,提前正式退休。退休这些年来,我多次受聘于机关单位,参加编写地方史料。参加编写的地方史书,有两本已经由出版社出版,尚有两本即将出版。总有人迷惑不解:老韦好好的清福不享,还操这份心干啥?
写地方史,原本就是我的职业。做久了,产生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结。家乡的两千年文化自信,百年红色文化历史,无不让自已顶礼膜拜。人民创造了历史,我的使命,就是竭尽全力追求真相,把它还原,慰藉先人,奉献今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红色基因代代传下去。
小地方写书,包括采访、查资料、撰写、编纂、录入、打印、装订、修改,事无巨细,几个写手齐上阵。适逢凉秋暖春、风和日丽固然好,夏日炎炎、北风呼啸也得做。走村串户,爬山涉水是必须的。
记得在中共桂中地工委武宣大禄会议旧址制作访谈视频时,骄阳似火,不准打遮阳伞,由记者访问,我来谈。姿势不正重新摆,话语不畅再次来。每一轮拍摄开始,美女记者频频提醒:“看着我,看着我。”没有讲稿,小心不跑题,话语力求简单、扼要、完整,兼顾画面,不敢擦拭脸庞汗流。
拍摄红石滩抗日战斗访谈视频用了两天时间。
第一天上午,在岸上山林中拍摄,与当年的抗战老兵面对面访谈。下午,转场到红石滩江面。4个人出镜:2个大学生志愿者访问,李股长和我搭话题。首先在江面战址拍摄,拍摄组人员全都穿上救生衣。老、中、青4人按照编导指令,有时爬上江心嶙峋怪石,有时跋涉泥泞江岸,然后站稳,指点当年东乡抗日义勇队布阵、鏖战旧址。接着转身,指点日军溃退、在下游江南岸掩埋百余同伙的方向。我们互相搀扶,不断转场拍摄。我年老不服老,有时先行一步,两位大学生赞赏不已。
这天,清早从海事处出发,到达红石滩抗日战斗旧址后连续工作,傍晚时分才回到海事处码头。
第二天,采访红石滩战斗另一位老兵,他已经离开大山,随儿孙在三里镇开发区养老。跟山里采访一样,我们4人按照编导的意图:谁先谁后,谁谁并列,衣角怎么整,包包哪样拎,列好队形,以大街为起点,边走边谈,拐进小巷,再拐进老兵张爷爷家。话不切题,重来;表情不符合要求,重来;手势不对,重来。还没到采访正题,才是进家一幕,就拍了五六轮。那天刚好对农村集市,赶街人潮如流,人家误以为拍电视剧,驻足围观,让我这个老头儿既紧张又尴尬。
2015年7月2日开始,史志档案部门进一步调查地方史迹旧址。我们一行4人一辆车子三台相机,大家都是采访员,李正坚兼开车,李金秀、邓华彥、我三人做笔录和照相。那段时间,我们走遍有关的城镇、乡村、原野直至深山、大江、小河,询问当事人和知情者。把侵华日军残害武宣民众的遗址,中共武宣地方组织成立、活动的遗址,武宣抗日组织成立、活动的遗址,武宣抗日武装队伍成立、战斗的遗址,一一聚焦镜头,写在纸上,录入U盘,归入档案,铭记心间。
2018年6月以来,我参加撰写、编纂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武宣县革命老区发展史》,该书收集了武宣革命老区700余处革命遗址。
由于我出色完成政协文史馆资料收集工作,积极撰写政协文史专辑文章,成绩显著,因此被政协武宣县委员会评为2018年度县政协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发给荣誉证书。
夕阳无限好。21年来的好时光,我把它献给了文史工作、社区工作、关心下一代工作、民族文化工作、革命老区建设促进工作……余生,只要生命不息,我将继续为党为国为民奉献余热,笔耕不止。
新闻推荐
在武宣县教育扶贫工作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从10月28日开始,县人民检察院会同法院、教育体育局、司法局等部门组成控辍保学法...
武宣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宣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