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住党建“牛鼻子” 引领产业助发展 武宣县桐岭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侧记 □熊绍武 张华智

来宾日报 2019-10-31 08:29 大字

核心阅读:

全镇计划脱贫279户986人,贫困发生率控制在0.87%。截至目前,所有预脱贫户“八有一超”均达标;祥龙村、马来村预脱贫村“十一有一低于”指标已达标。入股参与经营的150户贫困户,户均分红增收3500元,220名群众在基地实现就业务工增收,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6.7万元。

10月29日,武宣县桐岭镇湾龙村禄沙屯正在平整土地的挖掘机来回穿梭。湾龙村村委主任高伯松高兴地说:“这个‘旱改水’项目从7月份开工,到现在就要完工了。农业技术员说到时每亩甘蔗能增产3吨,可增收1500元咧!”村民高春明喜不自禁:“刚开始大家不理解‘旱改水’的作用,不愿签协议,是镇村党员多次走村串户讲解青苗、误耕补偿政策,才解开多数村民的心结。”

据了解,投入资金2000万元,改造旱地新增水田1100多亩的“旱改水”项目得以顺利实施,是桐岭镇党委、政府牢牢牵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探索建好一个支部、提供一类服务、助推一大产业“三个一”工作措施,凝聚各级党组织的力量倾力打造“乡村振兴,党员倾情”品牌的结果。

在“建好一个支部”方面,镇党委书记赵睿在镇领导班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读书班暨党委中心组第5次理论集中学习(扩大)会上明确提出,各级党组织要把学和做结合起来,把查和改贯通起来,把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实效显现出来。

桐岭镇村民有种哈密瓜的习惯,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镇党委摸索“党支部+党员+贫困户+合作社”的做法,激励党员分别在不同岗位上干事创业,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镇4家哈密瓜种植合作社牵手成立哈密瓜协会,走上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经营轨道,哈密瓜种植由3年前的20亩扩大到如今的1000多亩,参与入股的贫困户均实现增收近万元。

针对民生工作的堵点、痛点和关注点,镇党委号召广大党员为“提供一类服务”尽心尽责,由此展现党员身份,凸显组织关怀。

李维小是和律村党支部原书记,在为党员上党课前精心准备,上课时以故事形式谈在岗时如何脚踏实地抓党建、办实事,激起年轻党员创先争优的动力。雅度屯在外当装饰公司老板的村“三会”理事长韦恒焦听了李维小的党课后决定回乡创业,并号召本村的党员、经济能人、在外工作的干部、放假回乡的大学生响应党委、政府号召,积极参与“三清三拆”工作。经过号召,400多名群众共捐款4.2万元,30多户农户主动拆除危房,清理垃圾30多吨。经过社会各界的齐心配合,雅度屯村级巷道硬化工程及配套的地下污水管网全部完工,昔日的村头荒草地变成了文体设备齐全的小广场。

华润集团和中金岭南是桐岭的骨干企业,年产500万吨机制砂及扩产改造项目建设需要征用土地。面对征山、征地这个最难“啃”的“硬骨头”。大祥村党员梁万林、梁波林主动配合桐岭镇党委、政府反复进户做群众思想工作。到10月底,已完成征地任务610多亩。“做好服务工作就体现在党员的带头作用上,不做好党交给的工作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党员。”梁万林深有感触地说。

聚焦“助推一大产业”,让党建优势成为发展优势是该镇的第三个新举措。今年以来,该镇以和律村哈密瓜种植示范基地为核心打造“一路一带”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工程。以209国道线为中心轴,南起石岗村委,北至新龙村委,形成沿路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南起和律村委龙干村100亩连片砂糖橘,北至螺山合作社200亩富硒沃柑种植基地,打造返乡人才创业示范带。初步建成“千亩哈密瓜扶贫产业园”“千亩返乡人才创业产业园”“万头生猪扶贫产业园”。在6月份举办的扶贫旅游商品推介会上,现场签订销售协议120万元。实现产业布局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覆盖到哪里,党员和党组织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在桐岭镇考察产业扶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情况时,对该镇通过种养循环模式和“产销一体”模式发展产业扶贫基地,有效化解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实现脱贫摘帽表示肯定。

据桐岭镇镇长吴海伦说:“今年全镇计划脱贫279户986人,贫困发生率控制在0.87%。截至目前,所有预脱贫户‘八有一超’均达标;祥龙村、马来村预脱贫村‘十一有一低于’指标已达标。入股参与经营的150户贫困户,户均分红增收3500元,220名群众在基地实现就业务工增收,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6.7万元。”

新闻推荐

武宣:大藤峡截流断航 保公路安全畅通

晚刊讯(记者李冠才通讯员邓紫翎覃薪安)10月22日,为应对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截流断航给公路带来的影响,武宣县公路管理局对管辖...

武宣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宣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