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民警的21年公安岁月
我与国旗合影。 2001年在武宣,民警查车的情景。
当过兵,做过警察,任过教导员、派出所所长,武宣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民警韦民强用实际行动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誓言。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58岁的韦民强已从警21年,他与共和国一同成长,见证着武宣公安工作的巨变。
设备从旧到新 老民警热血依旧
1998年,韦民强从部队转业到武宣县公安局东乡派出所工作。“在我的印象中,那里只有一个‘旧’字。”韦民强说,当时东乡派出所几乎找不出一样新的东西。“我们的警车除了喇叭不响,哪里都在响。”就是这样一辆警务用车,伴随着他一路颠簸在出警路上。当时所里只有一台用于登记户口的电脑,问话笔录手写、档案手抄是常态。尽管如此,韦民强依旧热血澎湃,因为他是人民警察。
那个时候,第一代居民身份证刚问世不久,派出所户籍室还未普及电脑,所有人口档案都是手工存档。而且群众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消息不灵通,常常忘记办理身份证,导致变成“黑户”。韦民强和其他民警每天挨家挨户走访,对未办理身份证的村民全部登记造册。
21年过去,武宣的乡下派出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重新修缮,有的搬迁新址;警务用车已更新,民警、辅警都配备基础住房设施,食堂、生活区、健身区一应俱全,警营文化逐渐发展起来。
以前每逢发生大案要案,破案常用的办法是人海战术和地毯式走访,若问不到有效信息,案件就走进“死胡同”。现在高科技产品装备到各个所队,信息化的应用全面提升打击犯罪的整体效能。比如,城关派出所积极探索“一室两队”警务运行机制,使得辖区发案大幅下降,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面提升,是“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新时期“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监所无小事 无所成大事
2004-2015年,11年间,韦民强先后在武宣县看守所和拘留所工作,在全新的岗位上启动全新的模式,迎接全新的挑战。监管场所是羁押违法犯罪人员的重要机关,监管民警是承担高对抗、高危险的特殊群体,安全就是生命,责任重于泰山。“当时拘留所很陈旧,计关押量90人,共有拘室6间,但实际关押了上百人。”作为所长,韦民强深感责任重大,“监所无小事”的理念一刻不敢忘。
2011年年底,武宣县党委划拨55亩土地作为监所新址建设用地,提出高标准、高要求,率先在全市建成监控平台与上级联动,建设监所智能管理平台,完善监区文化建设,实行管理教育新模式。随后,社会帮教室、妇女维权室、图书室和电教室一一完善。自2012年以来,武宣县拘留所连续四年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一级拘留所”,成为展示来宾市公安监管工作的标杆型窗口;2019年,武宣县拘留所被自治区公安厅授予“集体二等功”,看守所、拘留所分别连续28年、38年实现安全无事故。这些成绩韦民强都一一见证。
如今,韦民强已从所长岗位退下,在指挥中心当一名普通民警。有人问他:“你都一把年纪了,是这些小同志的领导,现在还和他们一样拼命干事,图个什么?”韦民强说:“我是警察,不管在哪个岗位,都要尽自己最大努力。”从警21年来,韦民强用一颗红心、两袖清风,见证了武宣公安工作的变化和发展。□晚刊记者 莫岑 通讯员 莫崇贵 罗强
新闻推荐
来宾市领导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走访慰问活动 诚挚关爱温暖人心
本报讯(记者何彩威陈千立韦海臣张朝广通讯员翁贻刚潘显高石佳莲)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连日来,市领导分别带队走访慰问...
武宣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宣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