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陈志英:当好归侨侨眷贴心人 □本报记者 唐毅

来宾日报 2019-08-10 10:49 大字

“有困难,找英姐。”这是武宣县黔江农场归侨侨眷口中广泛流传的一句话。而这位被大家亲切唤作英姐的人,正是现任武宣县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陈志英。陈志英在长期的侨务工作中,把归侨侨眷当亲人,各项侨务工作成绩突出,她时刻为当地归侨侨眷谋幸福的真情和过硬的业务素质获得大家的认可,2018年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

用真情服务侨民

“这些归侨侨眷都是以务农为主,生活不易,需要更多关注和帮助。”7月24日,记者见到陈志英时,她正在回访越南归侨困难家庭曹官妹一家。

据了解,2018年1月份,曹官妹只有9个月大的孙子,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为了给孩子治病,曹官妹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了解这一情况后,陈志英多方奔走,帮她孙子申请到柳州一家医院的免费医疗救助。目前,她的孙子已做完手术,身体十分健康。而当天,陈志英则是过来调查摸底的,帮助曹官妹一家填写有关低保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相关材料。

“阿英啊,她就是我们家的大恩人。”今年84岁的曹官妹感激地说。

在武宣县,受到陈志英帮助的归侨可不只曹官妹一家。据了解,截至目前,陈志英累计为12名黔江农场困难归侨职工争取到县总工会困难职工医疗补助费2.8万元;为6名残疾归侨侨眷争取到县残联的残疾人家庭托养金各1000元;为11位残障人士联系办理托养、医疗、养老等有关事项,解决归侨侨眷生活难题。同时,陈志英把全县48户71人因生活困难、符合城镇低保条件的归侨侨眷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助侨再创新天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陈志英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据了解,2014年至2019年,陈志英通过武宣县委统战部联系到在巴西经商的李新诚(武宣籍)进行协调,共安排6名困难侨众子女到巴西务工,25名归侨侨眷到越南务工,做好境外劳务输出工作,切实做好侨界劳务输出,解决归侨侨眷就业难题。

“可以说没有英姐,就没有现在的我。”46岁的黄宏芬告诉记者,多年前,她与丈夫性格不合离婚,一个人带着儿子,生活异常艰难,导致她一蹶不振,对人生丧失信心。“你是一个母亲,你要给孩子做好榜样。”一次,陈志英家访时,用这句话点醒了她。同时,鼓励她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并推荐到现在的公司上班,一个月收入2500多元,儿子也顺利参加高考,在桂林一所大学读书。

在捐资助学方面,陈志英积极引领县内爱心人士支持贫困归侨子女就学,共为21名贫困大、中学生争取到华商基金会捐款10.8万元,扶助他们完成学业。另外为县民族中学捐助办学资金5万元和价值3.8万元的图书一批,并为该校“侨爱图书室”揭牌,开启了武宣县侨联“侨爱”进校园活动。“侨联‘侨爱’进校园活动,让‘侨爱’工程惠及更多师生。

建书室搭舞台

建设美好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是重要的一环。陈志英在多年的基层工作中,通过争取县财政支持和引领爱侨人士捐资数万元,在县民族中学、黔江农场九分场捐助建立“侨爱图书室”;通过引入爱心企业投资80万元,帮助归侨聚居点黔江农场八、九分场新建文体广场和增设健身器材,一点一滴改善侨居环境,丰富侨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在我们最艰难困苦的时候,是党和国家以博大的胸怀接纳我们,我们要永怀感恩之心。”陈志英告诉记者,她自己本人也是“侨二代”,她以后会用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的侨民在黔江农场安居乐业。

新闻推荐

农生文到象州武宣调研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时强调 抓进度 保质量 重实效 着力提升土地综合效益

本报讯(记者陈猛火)8月7-8日,市委书记农生文深入象州、武宣两县,实地走访调研土地综合整治和项目建设工作。他强调,要围绕目标...

武宣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宣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