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感情叫做扎根基层 □莫彩琼
2013年7月,和众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一样,我踏出大学校门,步入社会。刚开始,对于刚毕业的我们而言,向往着大城市的繁华,领着高额的薪水、憧憬白领阶级的工作环境……后来我们步入社会,感受到了就业的压力,然后便开始了各种“考编”之旅。社会上对年轻的我们评价归结于几个字:高不成低不就。这是对我们最深刻的诠释。
依稀记得2013年9月,怀着紧张而又激动的心情来到当时的武宣县教育局报道,在等待名字分配的时候,每个人都在猜测最偏远的乡镇——思灵乡到底“落户”谁家。他们说按面试成绩高低安排,我心中暗暗窃喜,对于面试第一名的我怎么可能去最偏远的乡镇,下意识地觉察到自己飘飘然的感觉。然而当在场的人都已听到自己的去向,并且被校长领走,这是他们所戏称的领“猪仔”。最后,最偏远的那个名额落到我头上,从此开始了扎根基层。
那时候在学校的工作中,有一项工作叫做“煮早餐”,那是由一个饭堂阿姨和两个老师共同完成的工作。早上6点钟到饭堂,然后开始烧柴火,洗萝卜干,炒萝卜干,洗桶分粥,挑早餐到班级分配到学生的碗中。轮到早餐是吃粉的时候要拉着四轮小推车,那时我在前面拉,学生在后面推。然后每天给不同的学生传授不同的知识,渐渐习惯了乡村的淳朴,忘记了大城市的繁华。2014年出现了片区的课堂教学竞赛。对于一名新手的英语老师,这样的比赛从此让我开始了人生的另一阶段的成长,那是一种专业技能的提升。后来又经历了县级、市级的比赛。回想这一路的成长,是基层锻炼了自己,成长了自己。
渐渐喜欢上基层的环境,开始了各种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下课后和同事一起去摸螺蛳,摘百花菜,做艾粑粑,包饺子,找夏至菌……回家时同事开着摩托车接送。大冬天,顶着冰冻的雨水,他们说这是最拉风的“潮流”。在基层的几年几乎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对于外地来的我而言,乡村人的淳朴、热情渐渐感染了我,也慢慢喜欢上乡村的生活。不知不觉已扎根基层5年,教出去的学生一届又一届,却清晰记得他们熟悉的脸庞。那些留守的儿童,教师的谆谆教导或许在他们的一生中留下过深刻的痕迹。
有一种感情叫做扎根基层。繁华都市的背后也有艰辛,农村广阔的天地也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晴空,一片沃土,只要用心,生活处处都是美好的天地。这几年,乡村成就了我,我将继续扎根基层,默默奉献基层。
新闻推荐
通挽镇“三清三拆”环境整治快速推进 群众自筹资金 打造宜居家园
7月30日,通挽镇通挽村向全体村民发出捐款倡议书,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收到群众自筹资金7000多元,这些钱将用于改善村容村貌的基...
武宣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宣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