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瑶山脉托起的斑斓大地 □特约摄影记者 蓝炳培 文/图

来宾日报 2018-06-05 12:46 大字

在东乡镇下武兰村,百亩荷塘绿伞翠盖,一朵朵含羞带怯的莲花迎着阳光悄然绽放,妩媚娉婷,散发淡淡的清香。置身于美景之中,让人心旷神怡,有游客情不自禁翩翩起舞,释放美丽心情。 三里镇古立村边,苍凉巍峨的大瑶山支脉绵延起伏,高山仰止。天象景观变幻莫测,山麓农舍炊烟摇曳,旱地村民放牧。在农耕转型年代,这真是一幅宁静悠闲的田园牧歌图。 下莲塘村一年一度的葵花节,吸引四方游客。 灵居村山高林深,一幅原始古朴生态。 饱经沧桑的下莲塘村将军第,古朴凝重,展现了它千年兴盛的魅力。

轻轻的歌儿飘呀飘呀,

美丽的长塘迷落了月亮。

清清黔江映美了大山,

山上的树林恋着天了……

在武宣县东乡镇边境,绵延着一道气势磅礴神秘壮观的山脉,自东向南一线排开,雄奇壮丽,气吞八荒,这就是大瑶山支脉;从金秀瑶族自治县的东温山出脉,伸入武宣县境的东乡镇,然后分两支,一支北上古情山、鸡冠山、孤独山,一支南伸百崖槽山、金龙山、双髻山、龙殿山,海拔884米至1016米。过黔江河,形成龙山山脉,弧环桐岭、通挽等镇。举目眺望,远山巍峨,白云浮动,岩峰林直立而密集,给人以层峦叠嶂的恢宏大观。而其间诸多无名壮美的山峰一样自成门户,在绵亘山脉的簇拥下,屹立在天宇的尽头。目光所及,高处是大自然巍峨大山的天际线,低处则是绿树掩映的田园村舍,自然与现代,轻松与忙碌,组成一个独特、秀丽、开阔的自然生态系统。至今鲜有人知道它有多少峰峦、多少溪流,也无人完全走完它全部的沟沟箐箐。走进去的人都觉得自己进入了世外仙境,两眼有看不完的风景,绿水蓝天、晚风蕉影、稻田蛙鸣……而隐约于山野丛林、田畴间的世间百态,也给人带来无限的惊奇和美感。

高山源流东乡河

东乡河,发源于高山峡谷溪壑,呈多级下跌,有的似珠帘倒挂,有的若玉带飘舞,银花四溅,有的锵然有声,于丛林间穿流,倒泻于深谷石隙之间,而后泻向谷地,汇集成河,勾画出环环相连的曲线,在该县境东南端的绿色大地上斗折蛇行,恬静剔透,水流滞缓,步态优雅,像是在大地上演绎一曲动人的“华尔兹”,仿佛是对前行的方向有些踟蹰,又仿佛是对故土充满留恋,不舍离去。河道两畔生长着树林、水草,也有各种各样的苔藓,积存的水分造就出河床两岸湿地,水生、湿生植物盘根错节,结络成平整的草甸,底层的沙砾让河水常年保持低温,草木一批批死去,却不容易腐败。它们一层一层堆积起来,变成了黑厚的泥炭。泥炭可以吸附相当于自身体积更多的水分,无声地为蜿蜒的河流蓄积水源。

与中国大多数大河“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流向完全不同,东乡河自东向西流淌,在大地上几经转折,最终从大神滩汇入黔江,东流向海。

这里一切风光均是纯自然的景观。黔江自云南马雄穿山越谷而来,在大神滩河段将横亘在前面的山脉拦腰斩断,如巨斧划过大地,留下深而大且断裂的豁口,平整的横断面悬崖绵延数里,浩荡河水湍流而过,如镜的江水倒影着山峦,起起伏伏的滩上点缀着片片灌木林,阳光、草滩、绿叶、碧水,自然合一,两岸风景独好。

村民的生计在大山

俗话说:“有眼不识泰山”。想象着山花盛开漫山遍野如云似霞的美景,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原野。而在当地人眼里,山脉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背景,照亮回家路的漫天星斗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不值得他们刻意去关注。从史前文明的曙光,到数千年来多民族的汇聚,一代代土著在这片膏腴的土地上,自给自足,生生不息。

年过古稀的雷冠保是屯应村村民,历经大山刀耕火种的年代。他说,东乡历来盛产生姜,山坡虽然陡峭,却是种姜的沃土。在生产队时期,每逢初春时节,人们在种完洼地庄稼后,便向山上进军。由于山高坡陡,耕牛根本犁不了,只能用人工刀砍、锄挖,继而烧上一把火,然后分畦打行,即可下姜埋土了。过后还要除草施肥,辛勤管理,姜苗才长得快。

秋后正值生姜块茎快速生长时节,待到十一月之后,生姜的叶、茎被霜冻死,即可收获地下块茎了。

初秋九月,这是山下人繁忙的割草季节,人们既要割自家的草,也要割生产队摊给的烧石灰窑的草,任务繁重。每天拂晓,当熠熠生辉的启明星开始越上山梁,这时,鸡仍在打鸣,人们已逐渐从睡梦中醒来,开始迎接新的一天。吃完早粥后,他们便肩扛扁担,一头带上镰刀麻绳,一头挂上粥桶,这是他们维持身体一天能量的来源。在完成一天的割草任务之后,傍晩收工时还要挑上一百多斤重的干草回家。在交通不便,山高路险的小道上,挑夫是当地民生重要的角色,疲惫的身躯迈着沉重的步伐,沿着杂草丛生的羊肠小道迈步下山,只有山里清新的空气才能听懂他们沉重的喘息。崎岖的山路不知见证了多少山民艰辛的人生。尽管大山在外人看来风光旖旎,但他们却习以为常。春天过去了,冬天又来了,日子在一个又一个花开草黄间流逝,直至乡土农耕时代逐渐成为美丽的传说。

大山下的“将军第”

在大山山麓不远处有一座沉静凝重的古宅——将军第,座北朝南,进深7座(157米),橫屋5座(94米),共计9厅18井,为砖木硬山顶建筑结构,分别由门厅、对厅、正厅、敞厅、堂屋及后院组成,整座院落屋屋通连。

古宅东西两侧有麻石巷道及附属用房。西北向有个古戏台,俗称“八音楼”,逢年过节,他们会邀请平南或桂平杖头木偶戏队前来演出。木偶戏传承人有夫妻、母女、父子搭档的,也有三代同堂演唱的。节目以古代原汁原味的历史题材、历史故事、人物为主,如《武松打虎》《薛丁山》《岳飞传》等,用布幕作背景,表演棚小巧玲珑。每当开场,喝彩连连,深巷院落,乐声缭绕。

在靠近大宅正门大院内,左右两边各有一道齐头高的栓马墙,弧形起伏的墙头寓意钱财如波浪滚滚而来。墙体共嵌有十块栓马石,以坚固耐磨的整块黑青石雕凿而成,宽厚相当,约35厘米见方,不仅成为居民宅院建筑的有机构成,同时还具有装点建筑炫耀富有的作用,被赋予避邪镇宅的意义。历史的风风雨雨,剥蚀不去它古拙牢固的风神,依然是一派世俗的人情味。除开栓用自家的马外,更多是宅户中红白大事及过生日时外来客人拴马之用,在以畜力为交通功能的年代,一具栓马石类似今天的一个车位。

在大门右侧屋檐下,迄今仍保存有一块长方石墩,上有几个小方形的凹陷抓孔,据说是宅内先人练功之用,重约200斤。一天,一位来自北海的壮汉想试试臂力,便上前插码发力,意欲抽起,不想舞弄半天,搞得面红耳赤,石墩却纹丝不动,招来一片嘻笑声。

弓、马、刀、石是晚清武状元考试的重要项目,刘宅本是将才世家,自是十八武艺俱备,代代相传。宅院内设有一个练功堂和一个练功场,练功堂位于大宅右侧的两间上下厅,至今石墩落地凹凸痕迹仍清晰可见。

练功场则是将军第大院了,这里既能施展拳脚练功,也可张罗红白喜事、迎宾聚餐。据说刘家先人在此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他们上马耍刀射箭,下马舞石墩。舞石者两脚叉起“开山膀”,手举200多斤的石墩齐腹360度旋转,而后圆场走一大圈,待石墩落地时,传来沉闷的声响。抓起摆弄沉重的石墩对他们来说,只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在距将军第南面数百米处,便是刘炳宇将军楼了。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暴发,刘炳宇投身革命。民国二年任广西陆军第一师笫二旅笫三团长陆军上校,民国六年任广西讨龙(济光)军司令,奉命开赴广东作战,消灭龙济光后,被孙中山授予二等文虎勋章。1922年8月,任广西自治军第十路军司令。后因脑病剧作,赴港医治无效逝世,终年54岁。灵柩运回东乡镇下莲塘村安葬,时任广西定桂军总司令的李宗仁率一团官兵前来吊丧。

民国时期,将军楼一直办有私塾学堂,由刁紫琼等人任教,学生有本县、桂平和平南的,一班学生有40余人,读的是《四书》《五经》《东莱博义》等,培养出众多学子,直至解放前夕停办。

穿行在古宅民居大院小巷、各个屋落之间,不管是何方来客,只要进入温馨清静的小院,主人会善意地对你笑笑,并不会盘问你来自哪里。你可以随意拍照,随意串门,相坐唠嗑,反正都不关门,不设防,对任何人没有隐私可言。在庭院深深的麻石小巷门庭里,古宅让人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在游客的镜头里,古宅呈现的是它千年兴盛的魅力。

长在山里的财富

长塘村灵居屯坐落在山脉深处的一道旯旮里,该村四面环山,山势险峻,流水清澈,是该县海拔最高的村庄。进村要攀越一道名叫风门坳的高山梁,而后下坡,七弯八拐,一路尘土飞扬。这里没有名川大山,封闭性使其保持了自然完整的人文景观,拥有环翠的群山与潺潺的溪流、清新的空气与宁静的峡谷,一派原生态之美。

灵居村田少山地多,在生产队时期全村不足200人。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杉木和八角,也兼狩猎。那些满山坡的林木和八角树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山民,家中的油盐钱长在山上,孩子的课本文具钱长在山上,娶妻生子的钱也长在山上。

对外来人来说,延绵不绝的群山是风景,而对这里的乡亲来说,这些群山是阻隔,是囿限,它将现代文明与富裕阻挡在大山之外。很早以前,村里出行的小路都是人踩出来的,泥泞弯曲地贴着山腰延伸,连接山里的耕播田地与集市的回归路上,行人常要手脚并用,抓住树枝攀登,或越过岩石、沟壑,如临险境。遇到扎人的杉树及落下的枝叶、荆棘和带刺的藤蔓,得小心绕行,不然会被划伤。由于山里缺医少药,一旦有人生病走不动时,人们就用几块“烟夹”(晒烟叶用的篾夹),外加两根竹杠扎成担架,翻山越岭将人抬到东乡镇就医。老村长蓝春山说,村里50岁以上的人,至少有八成以上用烟夹担架抬过人。

在徒步年代,山高路远,为防赶路饥渴难耐,村民便在山路边种满当地的土柑果,随山一路盘绕,直上云宵。秋熟时节,满树果红叶绿,艳丽缤纷,行人渴了可顺手摘来吃,但野果汁极酸,不敢吃的人也只能望柑止渴了。

灵居村种植八角历史悠久。八角果外观呈深棕色,角瓣饱满纯厚,尖角平直,齿轮状蓇葖多为八个,故称八角。它有一种特别的香味,村民把它包成小香囊,放进衣柜,可以驱虫、防霉,效果比樟脑丸强,很环保。

种植八角并非易事。八角树是乔木,高10~15米,树笔直挺立,树径二三十厘米,枝叶密集,山风吹过,沙沙作响,像在诉说山里的故事。

八角一旦成熟,林子里的动物就会增多,溶洞里的蝙蝠倾巢而出前来觅食,松鼠也会拖家带口在树上跳跃,饱食终日。

八角树的树枝松脆易断。果实成熟时,釆摘者要手携长钩腰系蛇皮袋,爬着高高的云梯上树采摘。长钩的作用就是替代手臂钩拉枝条。采八角最怕有风,风一吹,树就摇晃,人就心慌。因而采摘八角是非常危险的劳动,据说村中曾有因爬树采八角而坠落者。

年年岁岁,崎岖山路走人生。灵居人沿着弯弯的山路,把每一个秋天的收获挑回家,把每一个在集市交易的年货和希望运回家,一路氤氲汗咸味,流淌淳朴的民谣。

而今,很多村人都搬往县城定居或是到外地打工了,村里只剩下少数老人和孩子,村子显得空旷寂寞。

行走在县境边缘这片水清草绿的大地上,呼吸着湿润的空气,山麓谷地、桑地果园、蕉林稻浪,处处活色生香,平实而美好。而隐约于山野丛林、农舍田畴的世间百态也给人带来无限的惊奇和美感。

近年来,随着当地生态景观的开发带动,民俗旅游、农家乐、特色村寨、观光农园、农业主题乐园等乡村旅游形式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态,逐渐呈现出产业的规模化和产品的多样化,村人正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形式,全力打造生态旅游示范区的美好前景。

新闻推荐

打防并举驱散文化“雾霾”

2015年以来,来宾市深入贯彻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综治办、“扫黄打非”办公室等十部门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

武宣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宣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