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最贴近黄土地的国画家 黄格胜山水画来宾展观后感

来宾日报 2018-03-26 11:56 大字

2018年2月5-28日,“家园——黄格胜山水画”作品展在市博物馆隆重展出,给欢度新春佳节的来宾人送上了一场文化艺术盛宴。期间,近两万观众前往观展,欣赏这位蜚声海内外的艺术大师优秀国画作品。带着一种既崇敬又亲切的心情,我作为一名普通观众,两次前往观摩。

走进博物馆一楼展厅,马上被一幅巨幅作品所吸引。这是一幅著名的《壮锦》,是黄格胜于2012年花了将近一年时间创作的山水画作,作品长35米、高2.4米,可以说是代表黄格胜国画创作较高水准的一幅巨制。这幅画作气势磅礴,豪放而不失细节,浓墨重彩,大笔写意,感染力强,震撼十足!

看黄格胜的山水画,我看到的是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令人陶醉,使人迷恋,令人神往。我想:这是与黄格胜多年坚持深入农村、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深迷恋和深情拥抱这块黄土地,有最直接最根本的关系。对生活的热爱,对乡土浓厚的情感,于黄格胜来说是与生俱来的。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数九寒冬,数十年来,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往山里、往农村跑,深入壮家苗寨,挥笔描绘八桂大地千奇百态、气韵生动的山山水水,描绘少数民族生生息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作为一名艺术家,他对深入生活有着一种深深的依赖和迷恋,甚至是到了痴迷的程度。

作为知名国画大师的黄格胜教授,是博士生导师,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在国内美术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黄格胜是我们来宾市武宣县人,我虽然无缘与他见面相识,但却是对他十分熟悉。这是因为我与他,还是颇有一些缘分的。首先,我老家跟他老家离得很近,直线距离不过几十里,我们是同一方水土孕育长大的壮家子弟。后来,我们还同睡过一铺床,同用一个灶台做过饭,更经常在同一个屋檐下喝过酒吃过饭。当然,这些他都不知道,因为我们之间有一个时间差,所以始终没有机会谋面。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作为柳州地区扶贫农村工作队员,被派往融水瑶族自治县安太乡小桑村驻村一年,就住在黄格胜教授经常去的青山屯。青山屯坐落在元宝山半山腰,当时没有通公路,要去到屯里并非易事。我从柳州出发,坐车加上爬山走路要费十几个小时,十分辛苦。黄格胜到青山屯的话就更不容易了,他从南宁出发,至少要两天时间才能到屯里。据悉,黄格胜每年都要到青山屯住上一阵子,在那里对景写生,进行山水画创作,几十年来从不间断。在青山屯,老村长老杜是我和黄格胜共同的房东,我们吃住都在老杜家。但十分不巧,常常是他来我走,我到时他又刚刚离开,甚是遗憾。老杜是个敦厚老实的普通农民,待人很是热诚,深得黄教授喜欢。作为一名画坛大咖,黄格胜为人却极为低调谦和,没有一丁点儿架子,跟老杜是一拍即合,形同兄弟。据老杜说,他和黄格胜夏天经常一起哼唱苗歌,一起下到村边小溪里洗澡,十分融洽。每天早晚,黄格胜就拿着他的画笔,对着青山屯的山山水水,画呀画呀,常常连饭都顾不上吃。每到这时,老杜就叫儿子小杜带上手电筒去山上找,但黄格胜却说:“这里风光好,太阳未下山,你们先吃饭,我再画一张。”等他们回到家时,往往已是星光满天。

我们看到的在来宾展出的大部分作品,素材大都来自小桑村。其中《石上人家》就是最典型的一幅作品。这幅画画的恰恰就是我们住过的房东老杜家窗子外面的风景画面:一块大大的石头上,坐落了一座苗家吊脚楼,石上有楼,楼居石上,楼与石相映成趣,石拙而楼秀,相得益彰,险峻、挺拔、婀娜,人居楼上,自带一股仙气,独得一方山水,简直美极了,令人叹为观止!后来,受黄教授的画作启发,当地老百姓在那块大石头上刻上“石上人家”四个大字,作为地理标志,发展旅游。今天,“石上人家”早已成为当地的一张旅游名片,每年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为村里群众带来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黄格胜,你一位最亲民、最贴近黄土地的画家,你是家乡人民的骄傲,欢迎你常回家。□罗志邦

新闻推荐

县长到三里检查交通设施专项复改建项目要求 按时保质完成工程建设

3月12日,县长吴孝斌到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武宣库区交通设施专项复改建项目的五福桥、杏村桥、莲塘至红石公路建设现场进行督导和现场办公,逐一分析研究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加快推进项...

武宣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宣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